广铁集团团委在广州、长沙站等7个车站启动春运志愿服务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达139200小时,为近200万旅客提供志愿服务,为2760余名有困难的旅客提供了进站、上车、出站“一条龙”服务,为和谐春运奉献了青春力量。(3月3日《人民网》)

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也在进一步显示着中国人民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新的时代,依旧在传承“红木棉”无私奉献的精神,60年来,时代沧桑巨变,社会潮流浩荡,但这种精神却以其巨大的道德魅力始终矗立在全中国人民的心中,虽然没有那么壮烈,诚然公益志愿服务在我们周围推动成为一股暖流,尤其是近几年来,从抗战“非典”到支援“汶川”,从“木棉”服务到“雷风”再吹,皆体现志愿服务质量内涵。

如今三月,正值“雷风再吹”之际,可谓木棉期待春风吹又红,春运志愿服务因南粤木棉精神而火红热情,若你急需帮助时,志愿者为我们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是一种温暖的传承互递。而“扛抬行旅”、“递上热水”、“看护小孩”、“动车接生”等细微关怀和志愿服务,已然成为“红木棉”精神创新发展催生的生动社会实践,让青少年增添了时代光辉。

然而,这种志愿服务精神理应代代相传,而不是“雷风”吹后,精神又止。在笔者看来,有了这种立竿见影的精神“正能量”和慷慨引导,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城市精神,都是一种积极助推,让扶贫济弱、守望相助等公益性格、慈善情怀,成为社会群体的性格构成、生活养成, 让我们充满更多发展希望和自豪感。

年仅16岁的青年志愿者,正当二八年华,绽放芬芳,成为了火车站的“指路标”和“求助站”。正是因为志愿服务慈善行业中融入“新鲜血液”,才能让文明志愿服务的排头兵精神走得更长远。积极年轻的心态用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使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汇成推动广大民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滚滚洪流,突显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帮扶就像一缕阳光,照耀别人也照亮自己,方可激发出中华民族血脉里历久弥新的无私奉献、帮扶互助的“兼爱”元素源远流长。

志愿行动发乎心,彰于行。志愿者在传播弘扬帮扶精神的同时,也播撒下更多和谐的种子。正如木棉应春而红,更应长红,只要搭建起文明、和谐的人性化社会大厦。尽管社会丑恶现象一时还难以彻底消除,但志愿行动的推广以及越来越常态化的普及趋势,让我们对弘扬传统美德、提升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

发扬和继承志愿精神,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然而,笔者坚信,“红木棉”这朵南粤红花,勇于奉献、雷锋精神、志愿服务乃中华民族亮丽的道德准则,必将在年轻一代精心呵护下,结出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志愿者愈发沉稳而坚定的步伐,才能这道亮丽风景把人间温情装扮得更美。(文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