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伟

记者手记

“贵广铁路”是贵州省2014年底至今以来的热词之一。参加贵广铁路首日开通后,这个春节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贵州人民对贵广铁路的热捧。

无论是从贵阳南下还是于桂林返回,车厢始终没有一个空位,沿线车站总有排队的旅客等候上车。据资料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到贵州高铁团队游成为亮点。节前贵州省内12家主要旅行社预计接待的1.1万余人中就有7成游客通过贵广铁路入黔旅游。

其实,不光是旅游,按照2014年12月26日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在贵阳签署的《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将从产业转移到旅游、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方面全面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据了解,目前,有关方面也正在全面调研,拟发挥大动脉作用,全方位融入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可以说,贵广、南广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进一步说,应该是吹响了打造新常态下区域经济新动力的号角。

2月20日,大年初二。座无虚席的D3523次动车从贵阳站始发,一路疾驰,被油菜花包围的苗乡侗寨不时出现在眼前。

2014年年底,贵广铁路开通投用,成为西南地区前往华南沿海最便捷的陆上交通。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贵州省也一跃进入动车时代。

15时35分,动车准点停靠从江站。贵州从江县邓侗寨的吴吉龙带着女儿,和寨子里的其他人坐上动车准备去桂林游玩。

尽管并未身着侗族服饰,吴吉龙却有着典型的侗族汉子特征——捕猎的眼神、黝黑的皮肤、不高的个子、说话很直率。“现在有了动车真方便。”看着动车显示的“248公里”时速,吴吉龙很感慨。他说,这个春节,到从江游玩的外地旅客成倍增长,很多是坐动车来的。

贵州鼓楼抢鸡、对歌、接嫁妆……在吴吉龙和他同伴的讲述中,多彩神奇的从江原生态民族年俗仿佛一幕幕地展现出来。描述时,他们神采飞扬,自豪感溢于言表。“大家来我们这里玩,我们也想出去看看,‘礼尚往来’嘛。”吴吉龙开玩笑地说。尽管从江和桂林接壤,但由于苗岭山脉的阻隔,他们寨子中的大多数人此前未能走出大山,不曾一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贵广铁路给了我们机会。”接过吴吉龙的话茬,在榕江站上车、准备在南宁站换乘动车去北海走亲戚的韩荣德说,以前,他们需要坐汽车到都匀,再换两次火车到北海,耗时20多个小时,而现在只需要5个多小时。

闲聊中,动车很快脱离重重隧道的包裹,进入花海与奇峰并存的桂林。邓侗寨的其他人无暇顾及谈话,一个个紧盯着窗外,欲将美景尽收眼底。

时间很快过去。“欢迎到我们侗寨来玩。”在桂林北站彼此告别时,吴吉龙这样邀请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