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滨 刘洪喜
图为崔振亮在接发列车。 刘洪喜摄
“干就干好,站就站直。他带着对事业的忠诚、对岗位的敬重,取得了13年没有 ‘两违’问题的骄人成绩,为沈阳铁路局安全生产树起了一面旗。甘于平凡,拒绝平庸;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是 “感动沈阳局十大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颁奖词中的 “他”,就是沈阳车务段新城子站助理值班员崔振亮。
新城子站是沈阳局京哈线上的四等站,日均接发列车300多列。接发车密度大,安全压力更大。助理值班员在岗位上,一套眼看、手指、口呼确认进路信号的作业程序,每天要做上百遍。
13年来,在助理值班员的岗位上,崔振亮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从不走样。是什么让崔振亮坚持这么做,并且一坚持就是13年呢?
崔振亮如此回答: “每项作业都有规定,规定了就得干,干就要干好。而且执行规章不出事,把工资奖金一分不少拿到手,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干好干坏都是干,为什么不好好干呢?”
1989年,崔振亮被分配到新城子站,先后从事扳道员、连结员、调车长和助理值班员。工作25年,为何无 “两违”问题的时间要从13年前算起?
崔振亮的脸红了: “2001年1月23日是我的耻辱日。”当日,崔振亮在接发列车中,忙中出错漏填了行车占线板。因为这次违章,他被扣罚了当月奖金,取消了党员岗区评比资格,还受到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痛定思痛,他暗暗下定决心,今后绝不漏掉一个作业环节,绝不发生违章违纪问题。
13年来,他坚持按标作业,始终把安全作为自己的 “饭碗”、家庭的 “饭碗”、车站的 “饭碗”、铁路的“饭碗”,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
没有办理完接车作业,即便是过了交班时间,崔振亮也不会离岗下班。夜间作业,远离运转室的岗位上只有他一个人,可他依旧是眼看、手指、口呼,动作一个不漏,一气呵成。
要想 “一点不差”地执行作业标准,就需要 “一点不差”地熟知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
从农村走出来的崔振亮,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懂得,扎实的业务知识、过硬的作业技能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用业余时间参加了铁道运输专业函授班,并拿到了毕业证。
对此,他并不满足,又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学习专业知识1个小时的规矩。这个规矩10多年来雷打不动,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使崔振亮练就了 “远望近盯、发现异状,集中精神、辨别异声,呼吸深快、捕捉异味”的 “眼看、耳听、鼻嗅”排查隐患故障 “绝技”。
13年来,崔振亮完成标准化接发列车作业近17万次,累计安全行走规定路线2.7万公里,发现和防止了车门开放、折角塞门关闭、列车燃轴和装载不良等19起安全隐患。
自2012年以来,崔振亮先后被评为全路党员安全标兵、辽宁省 “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并获得火车头奖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