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和 平 陈晓倩
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天津西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站。随着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的开通,天津西站成为这条高铁的五大始发站之一。截至11月6日,天津西站实现安全生产1080天,标志着该站培育特色高铁文化结出了可喜硕果。
刚成立时的天津西站,干部职工没有办公休息场所,条件十分艰苦。该站下辖天津西站、廊坊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5个高铁站以及西营门站、李七庄站、陈塘庄站3个中间站,设备新、人员新、环境新,管理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事。
“管理,怎样管最好?我认为,得通过制度,把理念内化到职工的行为中,从而形成习惯。”天津西站站长孙景强认为,制度是车站理念落地的保障,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对保障天津西站正常运转、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调动职工积极性、制约各种消极因素带来的违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该站发动职工群众结合天津西站的特点开展理念征集活动。经过讨论筛选,他们提炼出 “速度、激情、活力、创新”的天津西站精神,设定了“创建一流车站、培育高铁一流队伍、体现高铁一流管理、展示高铁一流形象”的发展目标,明确了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标准理念和 “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率”的高铁服务理念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铁文化建设体系。
为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高铁文化的内涵,天津西站要求管内各站揭挂理念展板,并做到 “四统一”,即统一揭挂内容颜色、统一标识样式、统一装饰风格、统一规划布局。他们组织开展理念大宣讲、 “高铁安全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组织职工畅谈对车站理念的认识和对高铁安全管理的理解。
3年来,天津西站把整章建制作为落实理念和车站发展的基础工程,构建了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先后建立安全基础管理台账7类45项、技术管理资料8类16项;按照车务、客运、房建的分类,确定了风险项目23个、安全风险点84项。天津西站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结合起来,让职工主动接受并自觉遵守制度,促使该站高铁文化发挥出最大效用。
今年 “7·1”调图后,长春至上海虹桥间的G1234/1235次列车在天津西站实行换乘作业,旅客要分别换乘到对方的折返列车上,换乘时间最长只有32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天津西站客运工作人员要组织旅客完成换乘及进出站。面对客流压力,天津西站精心制订组织方案,从列车到达后组织旅客出站、上水作业到组织旅客换乘,谁来组织、谁来引导、谁来交接、谁来监控等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正是有了完善的制度和安全文化,该站职工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引导旅客完成了每一次换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表扬。
“高铁雷锋班”是天津西站的客运服务品牌,曾在部队 “雷锋班”服役的唐旭鑫是 “高铁雷锋班”的首任班长,他把雷锋精神传承到工作岗位,让雷锋精神在高铁车站发扬光大。“高铁雷锋班”专门为重点旅客服务,在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旅客送来的锦旗。每天, “高铁雷锋班”的职工都要撰写 “雷锋日志”,把当班的服务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天津西站管内高铁站纷纷以 “高铁雷锋班”为榜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高铁服务品牌。天津南站的 “亮点服务组”、沧州西站的 “狮城印象”、德州站的 “德馨服务组”和廊坊站的 “温馨走廊”,都已成为知名的高铁服务品牌,被媒体争相报道。天津西站党委书记许广忠说:“这些先进典型既是我们天津西站的高铁名片,又是鼓舞职工干好工作、确保安全的驱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