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石宗林 通讯员 张梦源
图1:职工正在进行制动阀检修作业。
初冬的贵阳,依然绿树成荫。走进贵阳南车辆段,各车间掩映在绿树和草地之间。如果要问职工该段最干净、最整洁的班组是哪个?恐怕没人不说:“当然是检修车间内制动班组。”
“班组是我们的家”
来到该段检修车间内制动室,映入眼帘的是堆放整齐的一排排软管和规范整洁的工具柜。“这比我家干净多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一些参观过内制动班组生产场地的其它工种人员常常不禁问到。“只要班组的人把这里都当成自己的家,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了!”内制动班组工长杨秀毅一语道破天机。
该段检修车间内制动班组现有职工28人,其中男职工12人、女职工16人、党员7人,主要担负全段厂修、段修、辅修、临修等各级修程中空气制动配件的检修及配送工作。
作为该段“6S”管理的典范,内制动班组坚持从细节入手,规范作业程序,大力宣传“家”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中自觉践行“家”文化。如今,职工们已养成了开工前、完工后对设备进行擦拭保养,作业中保持工作台面整洁,完工后清扫场地的良好习惯。在立标树型活动中,内制动班组已成为该段全体职工学习的榜样。
场地短暂地保持整洁容易,但要长期保持绝非易事。而扫地这样的小事在内制动班组也能做得如此好,原因正如班组职工殷凤所说的:“班组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有责任爱护她。”
“家是安全的港湾”
自2012年以来,该班组在工长杨秀毅的带领下,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落实岗位责任,逐步形成了班组自觉、自发管理的良好局面。
日常生产中,杨秀毅通过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每名职工都牢固树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的安全理念,认真排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安全隐患,保证生产“零隐患”、“零事故”。
为了提高制动阀检修一次试验合格率,大家积极思考,从工艺流程卡控上入手,认真贯彻执行制动阀全数研磨的内控措施,全面实行专岗研磨。同时,进一步规范油石、平板等研磨工具的管理,制定油石研磨三套阀件后必须更换的作业标准,并进行配送制管理,优化制动阀检修的工艺流程。为提高研磨作业人员责任心和能力,班组还制定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制动阀性能试验数据结果,重点考核个人月度检修一次合格率、修复初试状态较差制动阀数量及个人检修阀质量指标分布情况,按综合指标排名进行奖励,并将以上指标纳入党员“创岗建区”、“三无”活动及“四优”党员评比,激发了班组党员职工学技练功和实现“零故障”产品目标的积极性,促进了职工自控能力的提升。
现在,制动阀试验一次合格率达到89%以上,2014年以来已检修5723套制动阀装车使用,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问题;制动阀报废率由从3.4%降低到1.2%以下,极大降低了修车材料成本。
“家是成功的平台”
新发展带来新技术,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为了适应铁路的快速发展,该班组以创建学习型班组、培养知识型职工为目标,把提高职工岗位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注重职工整体素质的培养,遵循“做事先做人”的宗旨,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双重培训。
“我们每周都组织一次职工技术业务学习,将近期发生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以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杨秀毅告诉记者。为切实强化职工的业务水平,班组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学习方式,让大家一起进步,共同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职工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班组也涌现出一批技术精、业务强的技术能手。在2012年路局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班组职工殷凤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制动钳工组综合第四名;在2014年路局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班组职工李晓燕以娴熟的技艺获得了制动阀检修第三名;在2012年全路职业技能竞赛中,该班组荣获货车制动阀检修团体三等奖。班组还先后获得全路“火车头”奖状、全路货车检修职业技能竞赛制动阀检修团体三等奖、全局先进集体、全局先进女职工集体等多项荣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