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若欣)截至10月15日18时,为期6个月的汛期画上了句号。路局坚持主动防灾、科学治灾,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多措并举、精细维护,顺利完成了今年的防洪度汛工作。
今年汛期,全局共遭遇18轮强降雨,川黔线、沪昆线、黔桂线、渝怀线的暴雨站点占全局近半。特别是进入7月主汛期后,局管内强降雨天气频繁,强降雨长时间在铁路及周边的高山峡谷盘桓,川黔线、沪昆线成了暴发水害的集中区域,“6·4”川黔线K87泥石流、“6·5”川黔线K102路基坍滑、“7·14”川黔线K165泥石流、“7·17”沪昆上行线K1792滑坡中断行车等水害,无时无刻不挑战着成铁人的神经。
今年汛期,全局发生水害181处,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0.3%,水害中断行车461小时57分。其中,干线发生水害54次132处,累计中断行车368小时33分;降雨封锁区间504次994个,累计封锁702小时19分。
面对今年防洪工作的巨大考验,路局加强组织,严格落实防洪工作责任。进入主汛期后,路局结合隐患排查和防洪工作实际,对汛前公布的Ⅰ、Ⅱ、Ⅲ级防洪地点进行动态调整,新增防洪地点85处,增设防洪重点巡守地段365处,调整防洪重点区段范围8处,新增防洪重点区段6处。今年汛期,地震灾害不断,路局对受“8·3”云南省鲁甸6.5级地震、“8·17”云南省永善5.0级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的线路进行逐桥、逐隧及山体隐患的全面排查,最大限度将地震与暴雨的叠加灾害、余震与强降雨的多重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路局多次及时对防洪有功人员进行嘉奖,在全局范围内加大对防洪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局工会开展的“防洪杯”安全劳动竞赛活动贯穿整个汛期,对评选出的防洪先进代表和集体授予“防洪安全标兵”和“工人先锋号”称号,并多次开展防洪慰问演出,进一步激发和鼓舞了职工抗大洪、保畅通的热情和士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