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执着巴蜀梦——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百年史话

2014-10-11 12:41:4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图1: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图2:成渝铁路建设大军。

图3:贺龙在开通仪式上剪彩。

图4:内江车站调车组合影。

图5:“三八”包车组的女司机。

图6:成渝线(成都至内江段)电气化开通剪彩仪式。

通讯员 甘林 杨帆 军明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不朽诗句。

千百年来,巴蜀人民饱受交通困厄之苦,修建一条铁路走出去是巴蜀人民百年来的梦想。然而,积淀着厚重历史的巴蜀梦却历经坎坷,但巴蜀儿女始终不屈不挠、执着追求。

的实现:

“一周成渝”到“两日成渝”,成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迎来新时代

四川自古交通闭塞,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终于实现了巴蜀梦:“一周成渝”到“两日成渝”。

旧中国时,四川号称“千河之省”,交通有舟楫之便。在公路、铁路之前,四川的交通主要靠内河航运和驿道,主要商业城市多在两江汇合处,俗称水码头。成渝之间,主要的水码头有乐山、宜宾、泸州等,沱江边的简阳、资阳、内江也可以算是小水码头。已故四川作家巴金自述,1923年他19岁时离成都去上海,就在九眼桥码头上的木船。那时乘船从成都去重庆,要顺岷江经乐山至宜宾,再顺长江经泸州至重庆,旅行时间要一周。

修铁路、通火车,承载了一代代巴蜀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这种夙愿如此强烈、执着、持久,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满清王朝的大门。英国人麦克唐纳·斯蒂文森来到中国,提出一个以汉口为中心,把铁路向东修到上海、杭州、宁波,向西经四川、云南一直修到缅甸、印度的计划。法国人也加紧派人入川窥测。帝国主义列强乘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筑路权的狂潮,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夺得了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的铁路修筑权,不仅如此,当朝官员以修川汉铁路为名,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中饱私囊。史载:无力交纳路捐的“小农下户”,官府即“借抗粮之题目,办愚柔之百姓,复何爱惜,惨无天日,无县无之,以此卖妻鬻子,倾家破产者无知凡人几”。

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清王朝腐败,激起了四川人民强烈的反抗。1911年9月7日,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四川人民发动了保路同志军起义,顶着光绪皇帝神位争取铁路路权的32名成都市民,被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于今天督院街的督署内外,酿成“成都血案”。

四川保路同志军武装起义的这一声枪响,震动清廷。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集大量武昌驻军入川镇压,武汉出现空虚,武汉革命军借机发动武昌起义,一举推翻千年帝制,掀开历史新的一页。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辛亥革命杂咏》云:“群众争修铁路潮,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四川保路运动促成武昌起义成功,中国从此改朝换代。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

一条铁路,凝聚起全国民众的意志,摧垮了一个王朝,堪称世界历史少有!

1933年,成渝公路通车,成渝间单边旅行时间大大缩短。成渝公路的走向,为绕避军阀田颂尧的祖坟,不得已放弃经柏合寺过龙泉山的方案。公路坡陡弯急,汽车常常坠下深沟。龙泉驿镇外的飞龙桥,是老成渝公路的“鬼门关”。

成渝公路通车不久,成渝铁路也开始建设。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成渝铁路。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和国内战乱,成渝铁路依然只是巴蜀人民心中渴求的梦想。

从1903年川汉铁路公司成立。至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前,酝酿修建成渝铁路几十年,四川人输捐纳款半个世纪,却没有亲受铁路之惠。巴蜀人民望眼欲穿。

四川人对铁路的梦想,只留下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那座让人悲叹交集的保路纪念碑。碑身四面,近代四川一流书法家颜楷、赵熙等以楷、草、行、隶分别题写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黑色阴刻碑文,警示世人不要忘记四川人前赴后继,为铁路流血流汗的百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抗争修筑成渝铁路的夙愿,很快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1950年3月,重庆铁路工程局成立。6月15日,成渝铁路工程开工。作为国家Ⅱ级铁路,限于工期和投资,尽量利用既有工程。线路原走向自成都向东北,沿沱江经姚家渡、赵家渡折转向南至内江,经永川沿长江至重庆。铁路建设期间,原铁道部采纳工程师蓝田的改线建议,增建540米的柏树坳隧道,成渝铁路因此缩短正线23.8公里,并避开沱江边不良地质地段。蓝田的设计突破铁路尽量沿河谷的窠臼,堪称今天用长隧高桥克服地形高差的铁路设计新理念的时代先驱。

西南铁路工程局成都总段成都工务段段长,后任成都铁路局第七工程处处长、铁路局副总工程师的梅逢春带领测量队,只用16天就完成原定40天的测量任务。梅逢春的4项建议被采纳后,成都至内江段线路减少11处曲线,增加13座短隧道,改善6处曲线,成渝铁路因此缩短线路700米,节省投资70万元。同蓝田一样,梅逢春也获得西南铁路工程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的殊荣。

为了改变劳动条件,节约原材料,筑路工人曾提出很多好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意见。谢家全创造的“压引放炮法”,增大了爆破威力,每方爆破所用的黑色炸药由原来250克减为94克。颜绍贵创造的“单人冲炮眼法”,使开凿坚石冲炮眼由原来每班2人钻进8米提高到24米,工效提高2倍多。在施工现场,工人们还用土办法自制打夯机、运土机、挖泥弓及扒杆卸砟等工具,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

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端艰苦,路料运力极为匮乏的条件下,经过10万军民两年的日夜紧张奋战,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于1952年7月1日正式通车,时任西南交通部副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副局长和总工程师的萨福均,在《新华日报》发表《人民铁路的成长》说:“从成渝铁路的修建可以看出,我们的铁路建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第一路,是巴蜀人民盼望40年的幸福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亲笔题词庆贺。

这一天,成渝两地万人空巷。成都30余万民众汇聚成都大街小巷及火车站广场,欢庆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一天成为巴蜀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从这一天起,乘火车在成渝间旅行,单边旅行时间由一周缩短为当晚出行次日晚到达,四川人半个世纪的梦想成为现实。

从这天起,开启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的序幕。

从这一天起,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渝两地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此,成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大发展迎来新时代。

的延伸:

“两日成渝”到“夕发朝至成渝”,路网结构向全国辐射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催生成渝铁路延伸巴蜀梦:“两日成渝”到“夕发朝至成渝”。

成渝铁路给四川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巨大变化,得益于铁路的低廉运价和运输的安全快捷,四川从省外调入的日用品和工业产品全面降价。

成渝铁路的建成,也为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如星星之火在西南大地形成燎原之势。西南大地第一次迎来了大规模铁路建设高潮。

在成渝铁路通车之际,毛泽东主席欣然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成渝铁路通车的次日,宝成铁路即破土动工。

1953年7月,刚组建的新中国第一代专业筑路大军和川陕人民,热烈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奔赴工地,“南北夹攻”,逐段施工,这条全长668公里的山区铁路于1956年6月13日实现南北两段在甘肃徽县的黄沙河接轨,1958年正式投入运营,为四川开辟了第一条北上对外联系的铁路通道。

成渝、宝成铁路的胜利建成,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它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人民政府的威望,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安定社会、巩固政权、发展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渝铁路通车急需大量管理人员,原铁道部从东北、华北、华东各铁路局和高等院校相继调来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他们当中有的基层站段举全段之力支援成渝铁路,从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班组长和生产骨干成套由老铁路调入,较快解决了当时专业人员奇缺的矛盾,这批人成为西南铁路第一代管理骨干和技术人员。他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提高运输效率,广泛开展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满超五”运动),重点推广杨茂林装车法、李锡奎调车法、郑锡坤超轴操纵法、郭春林养路法等先进经验,不但为当时完成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改进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培养出了一大批铁路管理人才。在推行运输方案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挖潜提效的运输组织工作方法,如捎脚运输、不摘车作业、固定车底循环拉运、组织直达运输等。主要编组站先后修建投资少、工期短又能迅速提高编解能力的土驼峰;在不少货运站修建简便易行,又能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装卸效率的高站台、低货位以及土吊杆等,这些都对当时的运输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新中国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西南经济、国防建设的战略决策,成昆、川黔、贵昆等铁路相继上马。毛泽东主席提出“成昆铁路要快修”、“川黔、贵昆铁路也要快修”的要求;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调集铁道兵、铁路职工和民工30万人,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展开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庚即襄渝、湘黔铁路也开工建设。这五条铁路全长3100公里,在三省境内2877公里,约为三省当时已建成铁路总长的1倍,先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通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路局管内共有成渝、宝成、川黔、成昆、襄渝、贵昆、湘黔、黔桂8条准轨铁路干线,这8条铁路干线分别与西北、华北、中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紧紧相连,形成了以成都、重庆、贵阳为枢纽的西南铁路网骨架,成渝两地铁路向全国路网辐射。

路网结构的完善不仅为成渝两地和全国各地连通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使成渝两地的自然地理、区域优势更加凸显:水陆联运,新中国大交通理念、大交通实施,成渝铁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骨干作用。在九龙坡、古家沱、川黔铁路小南垭3个车站分别与九龙坡、古家沱、猫儿沱3个作业区的港口接轨,承担水陆联运换装业务,开展水陆联运“一条龙”运输大协作,铁路、水运、公路“一条龙”运输,路矿、路厂开展大协作,川、滇、黔、湘、桂、渝形成了全国五大片区四条线的联运网络。

联合运输在层次上从一个车站一个点发展到一条线一个片区最后连成干、支线联运网络;在行业上从单一工种单一运程发展到多工种多运程;在形式上采用合同运输、接取送达、开行公路零担班车、实行“一条龙”运输、办理中转储运业务、代办运输等多种经营的联运服务。

同时,一系列便民利民运输在成渝铁路上兴起。新增快运零担列车、客货混合列车、摘挂列车上加挂沿零车辆,既方便沿线农民乘车、运货,又加速中间站农业物资的运送,使长期存在的中间站零担货物积压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1992年,当时四川每年有近千万吨物资积压待运,不少企业以运定产,甚至逼迫停产;许多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成钱。出川运输告急、南菜北运告急、川猪外运告急、石油入川运输告急、大宗货物运输告急、成都东站枢纽告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喊出了“铁路是四川的生命线”。

如何突破铁路运输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抓住铁路发展新的契机,作为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平台。在成渝铁路通车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示:“成渝铁路40周年一定要好好宣传”。

1992年6月28日,四川省和原铁道部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隆重举行了成渝铁路通车4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40周年庆典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词“人民铁路人民建,人民铁路为人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四化建设,铁路先行”。党和国家以及部、省领导同志共19名先后分别题词或致电,这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西南铁路寄予的深情厚望。

会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用成渝铁路经历的“两个”40年,说明成渝铁路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只有新中国才有成渝铁路,只有成渝铁路才有四川经济腾飞。

为了宣传成渝铁路,路局首次组织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等20余家中央媒体和省市主流媒体记者采访团,对我局发展和成渝沿线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度采访报道,为铁路发展寻求地方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西南铁道报》还组织开展了“成渝千里徒步行”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杨洪奇、党培林、习冀申深入成渝铁路,追寻百年史,向读者展示100年以来成渝铁路刻骨铭心的磨难、感天动地艰苦奋斗的伟业,同时也开启了四川新闻界记者走基层的先河。

四川日报副总编罗鸣、资深高级记者文贤书2人先后以“破出盆地意识”为主线、以“四川人的球籍”为主要内容,从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举全川之力发展铁路,进行了系列深度报道,在全省上下产生了巨大反响。发展铁路、交通畅行成为主旋律。

这不仅是一次十分难得和非常值得纪念的庆祝大会,更是一次以成渝铁路发展为契机,加速西南铁路建设、振兴西南经济的动员会和攻坚克难的誓师会。

正如原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在庆祝会上提出的西南铁路发展战略:“缓解北口,开辟南口,扩大东口,强化内路”。这一战略投资密集,工程浩大,任务繁重。吸取和借用成渝铁路建设的宝贵经验,发扬成渝铁路的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再次选择。

按照原铁道部的战略部署,路局急铁路建设所急、急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急成渝两地人民所盼,重点实施了“两点一线”(成都东站、广元站,宝成线)扩能改造,机车车辆装备更新换代,电务、供电设备提升、站场设备设施更新改造。随着成渝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运输能力增加了1倍,相当于又修了一条成渝铁路。一时间,成渝铁路为路局干线主要区段客运密度之首,在四川运输市场上“一枝独秀”。

同时,成渝铁路进一步优化路网建设,修建了宝成铁路复线、达成铁路、内昆铁路、渝怀铁路。其中渝怀铁路成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同时又相继完成襄渝线、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成渝铁路在全局路网中的战略地位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成渝铁路货运量持续增长,成渝铁路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提供了可靠的运力支撑。铁路职工主动为货主提供安全优质服务,它体现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许多热心服务货主的先进典型,其中,重庆西站货运值班员莫拥吉尤为典型,他制定的40个超限货物加固方案,有7个被列入总公司《铁路货物加固定型方案》,17个被列入成都铁路局《铁路货物加固定型方案》;他总结出的“审、测、定、证、施、检”装载超限货物的“独门绝技”,已经成为总公司的党内品牌,他也因此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装载大王”莫拥吉的名声越来越响了,有的厂家甚至连货物还没生产出来,就拿着图纸来请莫拥吉制定包装、装运方案。

“莫拥吉巧装满载工作法”体现的是一种铁路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传承了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服务大众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积淀和诠释了路局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安全关乎生命、服务关乎生存”的核心价值观、“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坚守、实干、创新、奋进”的企业精神。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成渝铁路线上像莫拥吉这样的品牌文化和先进典型还有许多。有过去的售票差错率只有十万分之零点一的四川省和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售票员周庆华;有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的“新民式车站”小南海、资阳等车站,他们是路局客运系统最早的先进代表,是当时路局的十面红旗之一;有成都至重庆51/52次旅客快车“三八包乘组”,他们总结出的“三条线”(行李架、毛巾架、衣帽钩摆放物品整齐)优质服务标准至今仍是客运优质服务的标准,他们是路局客运系统第一个全国和铁道部先进集体;有今天的重庆供电段永川接触网工区的工长洪明:一网情深,视网如命,大家称之为“接触网的孺子牛”、“永川接触网工区活图纸”;有成都工务段成渝线史家乡163道口女子看守点,彰显了铁路基层最艰苦、最平凡一线职工守护铁路安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可贵品质。与成渝铁路同龄的重庆客运段专门还收集了成渝铁路当年的马灯、臂章、票剪等60余件实物,以及50年代、60年代等近100张工作照片,建立了文化荣誉室,以这种方式来传承成渝铁路精神,激励后人热爱铁路、奉献铁路。

改革开放激活了市场,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化、商业化,争夺市场、抢占运输,铁路、公路竞争进入白热化。1995年10月1日,成渝高速公路的通车,是四川交通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从这天起,成渝之间的公路客运,汽车单边旅行时间从两天压缩至4小时。旅客在成都吃了早饭出门,可以赶到重庆吃午饭。

高速公路通车前,往返成渝两地的火车趟趟人满为患。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后,由于高速公路的竞争,成渝间开行旅客列车已经无人问津了,让铁路人痛切地感悟到“时间就是金钱”的硬道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成渝铁路尝试着提速,开行了“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对吸引客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一场关于交通发展方向的大讨论,有人认为由于高速公路的发展,铁路已然成为夕阳产业。但是,中国铁路的提速即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中国铁路仍然是朝阳产业。

成渝铁路必须顺应时代,把速度再提起来!这不仅关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也关乎铁路自己的生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