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启
图为郑志强在站台上观察旅客进站情况。张家启 摄
1998年,在部队服役了14年的郑志强,复员后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客运段上海车队,成为一名乘务员,那时他就立志继续当“为人民服务的兵”。
郑志强担当乌鲁木齐往返上海的T52/53、T54/51次列车的值乘任务。他发现,此趟列车运行时间长,加之换乘车站大都在旅游城市,前来列车办公席咨询旅游信息的旅客特别多。当时,这趟列车上的信息咨询服务还不完备,不少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答,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郑志强把这些问题记下来,利用休班时间查资料,然后进行梳理归纳。他自制的 “导航本”里收集的各类信息近1万条,以确保随时能为旅客提供 “导航”服务。
郑志强的这一做法在乌鲁木齐局客运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局在管内各次旅客列车上设置了以他名字命名的 “志强导航服务台”。
列车运行途中,列车员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方便、快速地帮助旅客解决难题是列车员必备的素质。
2011年12月的一次出乘经历让郑志强印象深刻。那天,列车刚刚开出柳园站,5号车厢的一位旅客突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郑志强迅速赶到,根据旅客的症状判断,认为可能是癫痫病发作。他果断采取措施,一边按压该名旅客的人中穴,一边让其他列车员将毛巾折起来塞到旅客口中,防止其咬到舌头。过了一会儿,这名旅客停止了抽搐。闻讯赶来的一名医生旅客看到眼前的情景称赞道:“给患者口中塞入毛巾,防止咬到舌头,这一救治方法很专业,列车员的水平不低啊!”
每次作业结束后,郑志强就拿着“志强导航服务台”的台签走到旅客身边,耐心细致地向旅客介绍行包托运查询方法、沿途旅游景点、换乘列车的车次和时间。在他看来,一句温馨的提示、一次耐心的解答、一杯热乎的茶水,都是为旅客营造温馨旅途的基石。
2012年7月12日,列车刚驶离上海站,郑志强正忙着摆放行李架上的箱包。这时,一位满脸汗水的女士搀扶着一位行动不便的男子艰难地挪动着。郑志强急忙上前询问情况。原来,这名男子患有重病,他们的硬卧在16号车厢,需要从5号车厢走过去。得知这一情况后,郑志强二话没说,背起比自己高半头的男子,艰难地朝16号车厢走去。当他把这名旅客背到16号车厢后,衣衫全部被汗水浸透了,他累得瘫坐在了地上。随行女士感激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谢谢你,大哥!我遇到了铁路雷锋!”
近年来,郑志强先后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铁路创先争优党员服务明星、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2012年11月,郑志强走上了列车长岗位。岗位变动了,可他的工作劲头丝毫不减。他说: “我永远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