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凌晨3点,黎塘一场外,月色下的荷塘格外宁静,荷叶在悠闲地浮动着。

然而,荷塘边的铁道线路上,却灯光闪烁、人影绰绰,机器声格外刺耳。一位瘦俏的长者手拿对讲机,忙碌地穿行于人机之间,指挥着全场作业。这样的夜晚,他已经连续经历了将近一个月。

他就是南宁铁路局南宁工务段综合机械维修车间主任、局先进工作者黄承忠。多年来,他带领车间职工辗转各地,开展线路大中修施工和机械保养,无论白昼黑夜,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不怕苦,作为一名工务人,个人的喜怒哀乐全在于线路质量的好坏。”说起巴山精神,55岁的黄承忠是这样理解的。2010 年底,南宁工务段综合机械维修车间成立,负责该段辖内所有线路的大中修施工和机械保养工作,黄承忠担任车间主任。车间工作流动性大,经常要辗转于各工区间,有时一个月都不能回一次家,生活条件艰苦。

“领导委我以重任是对我的信任,做好工作是我的责任。”在黄承忠黝黑的脸上,每一道皱纹都是他不倦追求的

见证。

每转移一次,就是车间的一次大搬家。每到一处,由于没有专门的宿舍,大家只能找工区剩余的房间入住,没有床,几张长凳、几块木板往上一搭,就是床,七八个人挤一间。每次黄承忠总要先安排好职工入住了,才搬着自己的行李和床板去找床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化劳动安全决不能松。”黄承忠说。综合机械维修车间工作流动性大,安全风险高,为了保证线路作业和施工安全,必须严格管理。针对综合机械维修车间的工作性质和特点,黄承忠组织制定了安全管理办法和21条安全风险点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和抓好落实。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黄承忠说到做到。大机作业和道岔大修更换施工的“天窗点”多安排在后半夜,他每次都提前2个小时到达工地做施工准备,并坚持跟班作业,为

职工做出表率。

8月29日下午,刚参加完段上的会议,黄承忠立刻打电话给黎塘工区询问30日凌晨作业的准备情况。回到工区时已是晚上9点,距离“天窗点”还有4个小时,此时职工们都在休息。黄承忠来不及坐下,就去检查材料准备情况,确认没有问题了才放心地躺下。时间刚过零点,黄承忠便揉着困倦的双眼向作业点走去,陪伴他的则是满天繁

星。

“他爱工作胜过自己。”说起黄承忠,车间技术员李杰寰由衷敬佩。由于长期劳累,黄承忠患了胃病,常常疼得他勒紧腰带硬撑着。

去年5月,黄承忠带领职工们转战五塘高铁工区。在一次出工前,黄承忠胃病又犯了,职工们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劝他多休息。然而没过两天,作业场上又出现了他的身影。

“只有到了现场,看着一切都安全了才放心。”黄承忠笑笑说。黄承忠肯于钻研技术,是车间里的一把业务好手。大机是车间进行大

中修的重要工具, 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也因此大机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镐头无法起伏等故障,影响作业进度。刚开始碰到这类问题,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请教工机段的技术人员。

“不能老是依赖别人,必须得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黄承忠说。

为了尽快处理故障,提高工作效率,黄承忠开始自己琢磨,查找资料,

请教他人,现场观摩,一点一点学习处理技能。正是凭着这股务实、肯于钻研的劲头,日积月累,黄承忠终于掌握了大机镐头无法起伏等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大机操作技术,就连技术人员对他也深深佩服。他还组织职工每月开展人工镐头起伏演练,以便在大机无法正常

起伏需要人工作业时能够快速处理,不耽误工作。

“再苦再累,只要线路安全,心里就舒畅。”正是这样一种对安全的敬畏与追求,黄承忠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实现了安全生产一千多天,为列车平稳运行筑牢了安全基石。(杨羡树 陈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