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宗林 通讯员 姚遥 刘艳

“张工长,今天你负责带领20人对六盘水站7、8道进行线路清筛后的道床整理作业,注意做好防护工作……”9月11日8时,记者见到六盘水工务段六盘水线路车间主任卯申奎时,他正在组织进行六盘水站新线接通后的后续工作。“黄马褂”将他黝黑的皮肤衬托得格外醒目,朴实而真诚的笑容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

卯申奎于1993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线路工、线路班长、线路工长、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等职。21年来,他不断努力、勤奋学习,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业务精、工作实的线路养护人才,获得了路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全路“火车头奖章”。

学习创新,提升业务素质夯实保安全基础

参加工作之初,为了学习和锻炼自己,卯申奎主动要求到六盘水工务段最偏远的乐居工区工作。在工区,《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和《线路维修规则》成了他枕边必备、每日必读的书籍,书中每句话、每个数据和维修方法他都熟记于心。实际工作中,他边看、边问、边想,通过不懈的努力,熟练地掌握了线路各项作业的标准流程,4年后便走上了工班长岗位,仅10年便成为领工员。

2009年初,内六线各种线路病害频频出现,卯申奎临危受命来到草海线路车间任主任。当时,他父亲正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收起行囊投身到新的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不到半年时间,线路质量就有了很大改观。大伙都说,老卯干活从来就没想过苦,再苦再累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

同年,由于管内沪昆线马鞍形接头多、钢轨磨耗严重,该段成立了无缝化改造整治队。由于整治工作任务重、工期短,段上又安排他担当队长,他再次收起行囊,赶赴新的岗位。2009年该段“8·5”事故打破了路局安全天数,关键时刻他又调往事故责任车间——背开柱车间任主任。每一次调整,他都是临危受命,但正是这种调整让他在困境中锻炼了自己,并带领职工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扎根乌蒙,辛勤和汗水延续生产安全

“他是一台排障器,哪里有故障、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2013年1月,卯申奎就任设备基础薄弱、整治难度较大的六盘水线路车间主任。

该车间管辖正线107公里、站线62公里、道岔240组,管内正线多分布于群山峻岭之中,曲线达150个,总长60.134公里,占正线总里程的56.4%。面对车间人员少、职工年龄偏大、设备整治难度大等实际,他没有畏惧,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一转变、两卡控”措施,即彻底转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坚决杜绝临时凑合思想;卡控安全重点,卡控薄弱设备。

2014年7月的一次抗洪抢险中,他连夜出击,带领40余名职工午夜战洪魔,成功排除了险情,确保了管内线路行车安全。8月,车间管内沪昆线马嘎至扒挪块区段开展线路集中修,大机捣固、打磨、道岔捣固……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而集中修时间却只有45天,时间紧、任务重,又恰逢防洪主汛期,但他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设备整治机会,连夜想办法、定措施,从人员组织、过程卡控、安全预想等方面入手,倒排工期,制定施工进度卡控表,为高质量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爱职工,温暖和真情筑就安全长久路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车间的重困职工李安风和其他5名困难职工成了卯申奎每月走访的对象。在送去物质慰问的同时,卯申奎还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子女上学情况及对组织的要求。

除了生活上关心职工外,提升职工队伍思想素质成了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他从班组长的思想状态入手,每月召开班组长会议时,都在会前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好、线路设备质量提升快的班组长进行奖励。潜移默化中,大家对待工作都更认真了,时间久了,不仅线路设备质量得到了提升,职工的理论水平和维护线路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不要求所有人各方面都优秀,但至少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汇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团队的力量。”21年来,卯申奎坚持从小处入手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正确引导干部职工认清铁路改革发展形势,让大家看到铁路未来发展的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荣誉和成功的背后,是一次次艰辛的历练和别人难以理解的付出。卯申奎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乌蒙山巅。

图为卯申奎正在现场为职工讲解道岔的养护注意事项。 姚遥 摄

路成都铁路局主要领导在大交班会上强调 以干部检查常态化促职工作业标准化“天眼”保畅通——遂宁工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见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