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蒸腾起的阵阵热浪中,远处停放的车辆似乎都变了形。打开水龙头,从铺在地面的水管里 “哗哗”流出来的都是烫手的水。

8月5日14时,在怀化车务段怀化南站运转车间怀化南编尾场,编尾四调调车组连结员张斌正在20道作业。他站在两列车列之间,认真检查车辆状态,腰间带着的一瓶水已经喝了一大半,黑红的脸上淌着汗水。

被太阳晒得烫人的车列、滚烫的地面以及从车列间狭窄的天空照射下来的阳光,构成了一个几乎密闭的空间,让人感觉像是在洗桑拿。

“我们就怕突然下雨,地面的热气蒸腾出来,更是难受。”车间副主任向和平说。

火辣辣的阳光当空洒下,地面几乎没有阴凉之处。偶尔吹来一丝微风,带着些许凉意,显得十分珍贵。地面从7时左右就被晒着,经过7个多小时的炙烤,阵阵热气从地面传到脚底。 “最热的时候,脚底会起泡。但我们还要爬上爬下,很疼。”张斌说。

尽管已经工作了6个多小时,干了40多钩活,但张斌的精神状态仍然不错。调车作业四班倒,平均一个白班加一个晚班要干百把钩活。白班只有中午30分钟的吃饭时间和下午20多分钟的吃西瓜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忙。作为连结员,张斌一个班下来,来回检查车辆的步行距离有一二十公里。

学员瞿淮刚刚从机务段转岗过来。曾经在海南当过兵的他,自言也吃过不少高温的苦,可第一次走进调车场,干了几钩活后,还是觉得腿软。 “衣服、头发全是湿的,我能够感觉到汗水从头发中一行行地流下来,一直流到鞋底。”瞿淮说。

怀化南编尾场位于沪昆、焦柳、渝怀等线路交会处。笔者站在楼上远眺,只见这些调车人顶着烈日,或站在机车旁,或 “挂”在车辆上,或穿行于股道间,为南来北往的车辆 “穿针引线”,承受着特殊的 “烤”验。

无所不在的阳光下、密如蛛网的调车场上,他们的身影时隐时现……

刊自广州铁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