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始于餐盘。一觉好眠之后,人们理应享用一顿美味,虽无贵客驾临,却也是生命的一种见证。如果说快速的生活节奏时常让人们喘不过气来,那么美食对于 “吃货”们来说则是莫大的慰藉。当 《舌尖上的中国》在深夜用简单地道的食材刺激人们的味蕾时,当 《十二道 “锋”味》用复杂华丽的美食追求带给人们新的鉴赏体验时, “今天要吃什么”“下火车后该去哪儿吃” “如何将菜做得更美味”这些朴素的欲望纷纷呼之欲出。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你可以拥有更多选择。
一场自下而上的美食革命
话,而是北京乃至全中国几百家餐馆的“美食数据库”,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招牌菜。他在微博上发出的帖子,十有八九都跟吃有关,而且有图有真相。他的博客也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美食博客”,每一种平常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
尽管无法像陈晓卿一样把“下馆子”当成工作,但我每一天都怀着对食物的敬意和热情。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后,我有了更多的餐饮选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扫街”时,首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打开手机上的“大众点评”APP,查看那里最火爆、用户认可度最高的餐馆和招牌菜是什么,顺道看看有没有会员折扣价;想吃麻辣小龙虾又觉得北京簋街的餐馆太不卫生,先打开“好豆食谱”选择一个工艺制作最详细、可操作性最强的菜谱,然后去水产品市场购买食材,去超市备好香料等,然后找个时间一边对照菜谱一边在厨房“大展身手”。
自从发掘了各种食谱APP,我就开始用各种各样的美食犒劳自己的胃,并时不时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小小地“秀”一下餐盘中十几种明快而美好的颜色。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让人欣喜而欢乐的,每一天都不再面貌模糊,而是被牢牢记住。在繁忙琐碎的工作生活中,好像突然有了一扇通往秘密世界的小门,每天紧张着期盼着新的创造,就像自己给自己布置的课外作业,命题是完全开放的,而你要做的,是从平凡生活和挤出来的有限时间里找出那么一点不同,作为打开这道门的钥匙。我也从这些小小的坚持中,重新认识了自己。
用我很喜欢的一个订阅美食微信“悦食记”中的话来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你需要去创造点什么,然后再让它来创造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