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乌海工务段临河线路车间主任赵国庆又多了一件“挂心事”。他每天不仅奔波在现场忙于检查管内的线路设备,还要抽出时间带领检查工区的职工们到自己承包的临河站站内156号、158号道岔去检查几趟,把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记录在他的干部工作手册上。该车间通过“责任田”式管理,让每名车间技术干部和下属工区工班长职工都承包关键设备。

在这个车间,道岔关键部位几何尺寸超限、状态不稳定等是当前制约、影响设备质量和线路平顺度的主要原因。按照设备“干最难、创最优”的维修目标,在前期进行综合检查的基础上,他们将道岔整治作为关键设备及关键点,组织车间的技术干部和所属各工区班组长,实行“责任田”式管理,让每个关键设备都有了固定的责任人。

为突出整治重点,该车间还统一明确了有关检查维修技术指导标准,“承包人”只需对照列出的20个关键设备检查重点项目,本着“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他们界定了“承包人”巡查维修的责任,对检查分工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月末给予严格考核,确保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位。临河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工长马贵良每天都要在“责任田”里溜几圈,对这种分工到人、“包产到户”式的管理感慨颇多:“这种对关键设备的维修方式,让我们工区职工感到肩上有极大的安全压力,真正增强了确保安全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