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卿,呼铁局包西车辆段包西检修车间技术员。从部队退伍到现在的17年里,他始终保持着军人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从一名货车检修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车间技术能手,先后多次荣获全局先进生产者、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在2011年被评为全局“十佳复转军人”。

1997年12月,年仅20岁的王少卿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包头西车辆段包西检修车间,车间主任看着这个稚气未脱但满脸刚毅的小伙子,忍不住问他想去哪个班组,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到最艰苦的那个班组。”就这样,王少卿来到全车间最脏最累的台车组,成为一名货车检修车辆钳工。

“小王刚来那会是我的徒弟,这个小伙子一看就非常机灵,干活麻利,学东西也特别快。“这个段包西检修车间轮轴组工长赵立群对王少卿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一次,赵立群组织几名青工进行货车下心盘组装练习,王少卿每次都能准确的挑选出不同型号的螺栓和心盘垫进行快速组装,而其他的青工则需要挑选不同尺寸的螺栓反复反复试验,在效率上打了折扣。这一细节引起了赵立群的注意,经过认真观察,他发现王少卿经常在工余时间研究螺栓的型号和尺寸,学习车辆的分解、组装,了解车辆结构特点、工艺过程和组装流程。一有时间就认真研读《车辆钳工》、《铁路货车段修规程》等书籍,几年下来,他逐渐从一名货车检修的“门外汉”成长为车间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并在2006年被班组职工投票推选为工长。17年来,王少卿先后四次参加铁道部技术规章编撰工作,发现各类车辆故障2000余项。

“他这个人比较勤奋,也很较真,每天下班他都得把工具擦干净,收拾的整整齐齐。”包西检修车间于伟说。深知工具对于现场生产的重要性,王少卿一直把现场工具像武器一样爱护,他经常和一起来的战友念叨:工具就是我们在修车场上的武器,武器要是不好使,战斗力从哪里来?他还积极参与车间的小改小革,先后参与设计制作了大小工装30余项,其中由他设计制作的车钩支撑装置检查顶具,荣获全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周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