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东北,清晨还略有一丝微凉。在哈齐客专沿线,大大小小的湖泡,似群星溅落,像串串明珠,景色分外秀丽。夏季苇海茫茫,风掀绿浪,银鸥素鹤,翱翔其上。苇海深处,密密实实的苇障蒲屏环绕四周,成为鱼、蛙游嬉之处,雁凫隐蔽之所。
大庆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 ”之称,55年前,“铁人”王进喜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迸发出催人奋进的钢铁般的硬度和力量。“铁人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今天,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六公司哈齐项目的建设者们却用“铁兵精神”诠释着新一代“铁人”的艰辛之路。
“你们的人员安排到位没有?今天能够摊铺多少米?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竭尽全力确保节点目标按时实现。”6月7日清晨5点多,刚从食堂吃饭出来的项目经理汪锡铭正打电话安排一天的工作计划。
从5月初开始,早上5点半,上午11点半,晚上7点半,成为哈齐项目部攻坚阶段的“时间元素”。对于这三个时间点而言,“犯困”、“饥饿”无疑是大家心里忍受的关键词。每天14个小时,这里的每个人必须为工期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这14个小时里,每个人说起来都是饱含辛酸。
来到哈齐项目的第一天,笔者前往一工区级配碎石摊铺现场,正在这里负责现场施工的技术员小姚看上去显得格外疲惫,暴露在外的皮肤黑黝黝的,去年也曾见过他一面,那会感觉还挺白。在和他谈话交流时,笔者问他现在怎么变得这么黑,差一点没有认出来,并与他谈起赶工期的时候有什么感触。他说:“现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节奏都是这样,有时候清晨4点多就起床了,5点半吃完早饭,就要马上赶到施工现场,一直到晚上7点半吃饭才回到项目部。”
“起床早点习惯之后也没什么,最不好忍受的就是每天不到饭点就饿了,上午6个小时,下午最长的时候8、9个小时才能吃上饭。”
这里纬度较高,每天清晨3点钟左右天就亮了,尤其是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紫外线特别强,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足以把一个皮肤白皙的人晒黑,更何况是每天要在毫无遮拦的太阳底下暴晒十几个小时呢?在几天的采访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同性的问题,从项目领导班子到每一个技术员,可以说像极了“煤矿工人”,他们衣服掩盖下的皮肤与脸庞形成极大的颜色反差,而这种状况正是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出现的。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阳光下暴晒,还要忍受不到饭点就到来的饥饿,在这里的每个人好像都在超负荷运转。然而在如此煎熬的情况下,该项目部在紧张施工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大家的身体。
将伙食标准从最初的每人每天补助8元,提高到10元、12元不等,并在现场常备防暑降温物品、药品,这是项目部在攻坚阶段为大家所做的一点“福利”。很多时候现场摊铺是连轴转的,中午压根没有休息的时间,几个工区距离项目部又比较远,项目部就只能安排车辆把饭菜送到一线,无论是职(民)工,还是分片包干的项目班子,都是在路基上紧紧张张吃点饭便又开始接着施工。
当笔者一行走访到三工区的时候,看到一个工人正端着茶缸子喝水,喝完之后就递给他旁边的工友,一共三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看到这一幕不由地让人觉得心酸。而在路基边上还有几个用塑料袋装起来的馒头,看上去已经很干很硬了。“这还能吃吗?不仅没有菜,而且周围全都是灰尘啊?”笔者不禁在心里发问。而在这条战线上,很多人都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
“从5月初我们开始抢抓路基填筑施工,如果5月18日前路基B料主体完不成,后面的级配碎石摊铺就无法正常进行,更不用说后续的无砟轨道工程了,所以我们就同步展开3个工作面,路基填筑、边坡、水沟几道工序交叉施工。”已经完成所负责管段任务的林军成在那段时间硬是把节点拼抢了出来。面对紧张的节点要求和1.7公里的管段、将近21000方的工程量,林军成在自己的“责任田”内辛勤耕耘,比原定5月18日开始摊铺的节点提前5、6天完成了路基填筑,为级配碎石全面摊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月18日这一天,对于从大西铺架项目赶来这里分片包干负责级配碎石施工的朱显良来说有着深刻的记忆。“第一天的时候刚好赶上下大雨,设备人员都已经到位,为了开个好头,不管雨下多大也不能停下来,碎石料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到场,冒雨推进了80米。”
朱显良当时负责三工区3.05公里的路基表层级配碎石摊铺任务,为了先做出样板,带个好头,在他的工区包括干附属工程的大约有150人,两台摊铺机同步推进。“当时一共四个工区,如果不先做出个样板让其他工区的看看,很难调动起来大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加班加点地往前赶,很多人都是凌晨3点多就起床了,4点半必须要感到施工现场,直到晚上的八九点。”“前段时间有连续三天的高温天气,室外温度达到34、35摄氏度,机械设备上有60多度,这里紫外线又很强,许多人脸上都晒伤了。”那段日子对朱显良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因为心底有信念做支撑,所以再苦再累也要拿下这个节点。他们这一班人在材料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全力向前赶工期,最多的一天摊铺了760米,而在6月2日那天,他们一直工作到将近凌晨12点。15天的时间,他们完成了DK214+950-DK218+000管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比业主要求的节点工期6月15日整整提前了13天,为其他管段做出了表率,诠释了一支流着铁兵血脉的队伍应有的本色。
这段紧张的时期也同样忙坏了办公室里84年出生的女孩陈会会,由于她部门的其他同事请假在外,从后勤到内业的许多琐碎事都落到她柔弱的肩膀上。一会有人要车,一会接个电话安排食堂,还要出去买菜、打扫卫生、写材料……在哈齐项目部的几天时间内,她好像每天都“坐不住”。
“我要到拌合站那边送个文件,刚好那边有一个你说要采访的人,是跟我一块过去还是明天再去采访?”6月10日晚上快九点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来阵雨,她要到距离项目部11公里之外的拌合站送文件,这时向笔者问起工作怎么安排。然而就在将近十一点的时候,笔者还没有看到她回来。
在这条战线上,每个岗位上的人除了分工不同,每一天的经历和感受都是几近相似,当然也包括那些司机师傅们。在集中攻坚阶段,到沿线十几公里查看工程进度、协调施工关系是每天的“必修课”,而每个司机都要比平时忙好几倍,不管什么时间点,只要一有事情就得马上赶到施工现场,几乎每一天都是“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这全力以赴抢工期的30多天里,工期节点被一个个攻克,背后反映的是企业敢打必胜的信念。而每天14个小时的煎熬,换来的定是胜利的曙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