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郭长玉 王新宇
图为吕关仁﹙中﹚在检查道岔设备。郭长玉摄
人物素描:吕关仁,济南铁路局工务处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集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等荣誉于一身,系山东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他属龙,虽年届五旬,仍不改青云之志。他刚刚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组评审并获得受到高度评价的“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研究”成果,在铁路线路维护领域完成科研项目16项。他便是历经30年矢志追梦的济南铁路局工务处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吕关仁。
发轫之作铁路轮轨减磨是世界性难题,而中国铁路速度高、轴重大、运量大,轮轨磨耗更为突出。其中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磨耗速度更快、使用寿命不到直线钢轨的1/10。为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吕关仁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潜心研究,历时10余年研制成功了钢轨干式润滑剂及人工涂覆装置。此后为解决人工涂覆手段相对落后的问题,他又主动承担了原铁道部 “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的科研项目。这是一个涉及化工、机械、电控、轮轨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吕关仁和课题小组成员绞尽脑汁,试验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最终利用干式润滑剂的特性,确定了科研方案。至此,一种全新的铁路轮轨润滑技术诞生了。该项目于2001年通过原铁道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在轮轨减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翌年,该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 “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并在济南局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扬名之作时速200至250公里的动车组、80至120公里的5000吨货物列车和25吨双层集装箱列车共线运行在改造提速后的既有线路,堪称当下中国铁路的一大特色。为摸清这一世界独有运输组织模式下动车组运营适应性和线路变化规律,吕关仁率先投身到相关线路维护技术的攻坚中,并于2005年承担了原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 “提速200公里每小时改造评估和线路维护技术研究”的课题任务。为做好现场试验工作,吕关仁带领有关科研人员深入现场确定每处试验地点和测试方案,组织完成了本课题现场测试工作,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试验数据。他充分利用周末和日常工作之余,历时近一年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吕关仁的右手成了“鼠标手”,但他仍强忍疼痛坚持工作。在他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于2008年通过了原铁道部组织的技术评审,与会领导、专家对该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伴随着巨大的成功,吕关仁在路内外声名鹊起。
得意之作高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尤其是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平顺性、高耐久性,给全路工务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实现 “四高”目标,2011年,吕关仁再担重任,接受了原铁道部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迈出了高速铁路线路维护技术研究与探索的步伐。就在科研攻关推进过程中,吕关仁有幸受中国铁路总公司委派率团前往德国学习考察。他很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白天参加学习讨论,晚上则开夜车撰写心得体会,在回国后便向总公司提交了近3万字的总结报告。这份高质量的名为 《高铁工务维修技术培训总结》的报告,得到总公司工务部的极高评价,并被专门下发给全路工务系统作为学习教材。
汲取了更多知识养料的吕关仁加快了 “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研究”的进程。这项研究于日前在总公司鉴定专家组的一致赞叹中 “化蛹成蝶”。吕关仁将此形象地比喻为 “听诊器”,借助这项研究成果,高铁线路潜在风险点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被实时捕捉,进而被彻底根治。
手捧着厚厚的多达500页的这一成果专著,吕关仁十分骄傲。这不仅凝聚了他和有关科研人员3年多的心血和智慧,更对我国构建完整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体系,最终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状况全寿命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编辑感言五十已知天命,然而雄心依然在路上。30年的潜心研究,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吕关仁带领科研人员破解了多项线路维护技术的世界性难题。车载式曲线钢轨干式润滑涂覆装置、提速200公里每小时改造评估和线路维护技术研究、京沪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监测技术研究……在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图景之下,一项项成果默默为线路安全保驾护航。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工作,导致吕关仁的右手成了“鼠标手”。即使如此,他也依然强忍不适,没有停止探索线路维护技术的脚步。吕关仁向我们证明了:智慧是不会服老的,矢志追梦的心永远年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