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的中国铁路,用自身的实力在万里之外的非洲绽放绚丽的光彩,不仅拿下了巨额的订单,还着手建立高铁研发中心,这一举措也让西方世界为之瞠目,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中国铁路正是靠着自己的务实和自信把钢轨延伸到了世界,事实总是胜过雄辩,在西方世界复杂的心态下,中国铁路发展壮大的事实还是被接受着。
当然,光环背后的铁总也有着难以诉说的辛酸,在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现实下,债务也在悄然增加,辛辛苦苦赚取的微薄利润还不够缴纳银行的利息。可以这么说;目前铁总一直在走三角循环路,融资,追加投资,然后还贷,如何破解三角困境应该说是铁路一直苦苦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处在风光中的铁总并没有把负债当作前行的羁绊,该追加的基础投资仍然准时到位,到期的贷款利息也几时偿还,累的是辛辛苦苦搞建设的铁路,得到实惠的却是整个的民族。
在亏损中运营,应该说是铁路多少年一贯沿袭的传统,本季度末中国铁路财务报表显示亏损数额将近60亿,相比较以往稍微有所下降,至于亏损的根源在哪,这是所有民众最为关心的焦点所在,可以简单的做一道算术题,一季度铁总的贷款总额为1320亿,到期的本息为654亿,零头忽略不计,用于投资的数额为1487亿,这样算下来负增长就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当然,作为公益性最大的组织——铁路在承担公益性的同时,国家也及时给与了相应的补贴,如果把这部分补贴也当成核算的一部分,那么最后出来的结果是,铁路还是略有盈利,这是个有趣的数字现象。其实,政府给予的补贴对于庞大的铁路系统来说,真可谓是杯水车薪,如果不是频繁的搞基础设施建设,铁总的日子应该不会如此的捉襟见肘。但是百年大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不搞,那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纽带,搞建设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企业运行的中国铁路势必得靠自己去多方筹措资金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于是融资就成了铁总当前优先考虑的大事,尽管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铁路融资,但是在市场中,投资少,见效快才是资本最感兴趣的关键所在,像铁路这样周期长,见效慢的投资环境,想轻易筹集到巨额资金,效果可想而知。借用一句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铁总背负着巨额的债务,但是依然干出了骄人的业绩,否则,国家总理也不会把高铁当作重要的外交牌去打。
有着良好信义和投资环境的铁总,虽然当前步履艰难,但是靠着企业系统强大的凝聚力,还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最终会冲出融资和负债的困境,可控的负债也绝不是铁总前行的羁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