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来的寒流,把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气温拉低了十几摄氏度,呼啸的风沙让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苏宏图车间党支部书记刘国明一夜没睡踏实:别把大棚里的蔬菜冻了,刚刚培育的幼苗这几天也该发芽了……5月5日,天刚亮,刘国明就把副主任刘建军叫起来,跑到蔬菜大棚查看情况。

走进3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大棚内一派春意:翠绿的黄瓜苗缠绕枝藤、鲜嫩的西红柿透着火红、青色的水萝卜破土而出、培养槽里的幼苗吐着新绿…… “幸亏昨晚把大棚里的锅炉点着了,要不然蔬菜全完了。”刘国明边查看幼苗边和说。

“临策线刚开通那会,车间的菜都是从临河供应,不仅路程长运费高,而且蔬菜极易坏。现在,车间有了蔬菜大棚,随吃随摘,职工吃着放心,成本也下来了。”谈起蔬菜大棚,刘国明满脸自豪。

苏宏图车间距临河300多公里,地处乌兰布和沙漠无人区,伙食全部由每周一次的生活车供给,职工根本吃不到新鲜蔬菜。为了丰富职工的餐桌,苏宏图车间搞调研、请专家,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砌砖、搭钢架、铺膜,引入供暖给水设备,在沙漠里建起了蔬菜大棚,种上了蔬菜。从此,职工们吃上了自己种植的 “沙漠”蔬菜。

“现在的大棚种植了10多种蔬菜,每月能出600斤蔬菜,赶着吃赶着种,富余的都腌制成了咸菜,绝不浪费。”刘建军掰着手指数着蔬菜的种类, “我们还在前面的空地种了耐旱的西瓜、香瓜等水果,夏天职工们还能吃上香甜的瓜果,解渴又降暑。”

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成熟,苏宏图车间的职工也将技术传授给同在沙漠的其他车间,各车间也相应建立了露天菜园、蔬菜大棚,一个又一个“绿色庄园”在临策线落地生根,不仅满足了职工的需求,而且更为贫瘠的沙漠增添了一抹绿色。

任卫云 胡鹏飞

编后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能见到一抹绿色已是一种奢望。然而坚守在沙漠腹地的临策铁路职工,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临策人执着的“胡杨精神”,在沙漠深处开垦出了一个个“绿色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