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副局长、工务部主任 康高亮
巴山精神的发源地——巴山工务车间,身处大山深处,面对钢轨背朝天,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作为在铁路工作了30多年的铁路人,我觉得巴山精神蕴含着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优秀民族传统,体现了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具有很强的行业特点。
巴山工务车间连续36年无任何安全事故,这既是一代代巴山人扎根山区、艰苦奉献传承的结果,也是巴山人始终以 “安全优质”为己任,通过持续有效的安全管理,打造优质工务设备的结果。安全在物质层面有两方面内涵,即作业行为规范和设备质量保证。我看到,巴山精神在日常养路工作中有如下具体体现:一是严格的安全管理,如巴山人总结提炼的安全风险管理 “12个工作思路和方法”,总结的 “防洪工作60字要诀”;二是规范的安全行为,如以 “设好防护、不走道心、及时下道、珍爱生命”为主要内容,每天分工会上进行安全宣誓的做法,职工首创的 “一日标准化作业”,分岗位、分工种编制的43份作业指导书和干部下现场一日工作流程,都成为干部职工 “讲标准、用标准、坚持标准”的行为准则;三是围绕维修体制和修程修制改革,探索科学的维护方法,如实行设备分等级管理,积极推行 “单元修”,制定动静态检查综合分析制度、轨检车成绩达标奖励制度,坚持 “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实现道岔线下组装 “零误差”,用全站仪穿线法精调无砟轨道确保 “零缺陷”等;四是创新的思想观念,坚持科学养路,如始终坚持科技养路,积极采用新型养路机具,针对山区雨情难掌握、常发短时大暴雨等突出特点,自行研制视频监控装置,观天养路,针对新大巴山隧道要求维修精度高的实际,探索推行 “工厂化单元修”和 “第三方查看分析”,加大检查复查密度,确保线路质量等。
坚持不懈地育人铸魂是巴山精神的灵魂。30多年来,各级组织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心系一线,将资金投入、服务保障、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向以巴山为代表的一线艰苦站区倾斜,提供全方位的措施保障。提倡 “不要求扎根,但要求安心;只要职工有奉献,组织就要有关怀”的理念,不仅及时保障了职工切身利益,顺应了人全面发展的需求,确保了职工安心山区、安心工作,还把巴山站区打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职工思想教育的基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形成了一种培育人才的优良传统,如创办业余党校,对一茬茬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干部以仁爱之心关怀职工、用平等之心尊重职工、凭公正之心服务职工、靠包容之心帮助职工;开辟职工园地、展示职工作品、创建工作室等,都成为激发每一位巴山职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动力源泉。
巴山精神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最本质的就是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这就是集 “敬畏安全的行为习惯、科学创新的养护方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维模式、铸魂育人的机制平台”于一体、彰显铁路行业特色的巴山文化,这就是巴山工务车间36年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