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状态持续稳定,故障率较今年年初下降70%,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稳步提高。”日前,南宁铁路局电务处处长胡再贵欣慰地晒出高铁电务信号安全成绩单。

今年是南宁局高铁运营的开局之年。面对高铁电务工作难度大、责任重的挑战,南宁局电务部门倾全员之力、聚集体之智,迎难而上,披荆斩棘,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检修作业、强化人员培训、加强结合部管理等方式,确保了信号设备状态稳定,为高铁安全运营筑起屏障。

在采访南宁电务段段长何岸时,他鼓鼓的裤子口袋引起了的好奇。 “这是一本高铁作业工具书,平常我都把它揣在口袋里,没事就翻着看看。”何岸掏出口袋书笑呵呵地说,“高铁开通了,从管理办法到技术业务几乎都是新的,我们不抓紧学习,就适应不了工作需要了。”

与何岸一样,南宁局电务部门干部职工都产生了这样的紧迫感。这源于高铁运营给电务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与普速铁路相比,高铁增加了列控、CTC等先进信号设备,这些设备将沿线每个站点相连,形成巨大的电务数据安全网,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安全更有保障。而电务数据安全网在高铁行车组织中发挥着神经中枢的作用,任何一个设备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高铁刚开通时,最多的一天发生了6起设备故障,主要是衡柳线道岔无表示和轨道电路红光带。”胡再贵说,那段时间,整个电务系统干部职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为打赢这场硬仗,南宁局电务部门迅速组织各级干部深入现场跟班写实、包保指导,查找问题原因,制订整改方案。经过调研,他们发现道岔无表示是由 “高普共线”对道岔状态影响较大、道岔尖轨密贴程度不够以及检修调整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而轨道电路红光带是因为标准化调试、精细化调试不到位。

找到了故障原因,南宁局迅速抽调200多名精兵强将,利用 “天窗”点对衡柳线电务设备进行集中整治,遏制了设备故障多发的势头。

打赢了这场战役,南宁局电务部门干部职工没有放松。他们以规章制度、标准化作业流程、职工队伍素质、结合部管理等内容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补强,以长效机制确保高铁信号设备持续稳定。

在高铁开通之前,南宁局电务部门就借鉴外局先进经验,制定了相关的规章。然而,由于当时对设备状况的认知局限和对行车组织了解不全面,规章中存在不切合实际、操作性不强的内容,比如 《高铁检维修管理办法》中没有考虑 “高普共线”的情况。为此,他们根据高铁运营后的具体情况,及时梳理不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加以修订和完善,避免了规章不全面、重复交叉、不合理等现象,保证了职工作业有章可循。

为尽快提升高铁工作的管理水平,该局电务部门各级干部纷纷深入一线跟班写实,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高铁业务,熟悉现场作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加强人才储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南宁局电务部门广泛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各单位结合实际,增加自选动作。南宁电务段要求科室干部每天抽出一小时学习高铁知识,并在车间工区开展 “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高铁业务学习活动,设立 “首席专家”岗位,促进专项学科带头人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选拔。

高铁检修作业在夜间进行,重在精检细修。为提高检修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该局电务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标准化作业示范队,深入各车间班组进行标准化作业现场示范,帮助一线职工尽快熟悉新的检修模式;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调研写实,不断优化和调整检修作业流程;加强检修前调阅分析,增强检修工作的针对性,提高 “天窗”利用率;加强修后调阅复查,确保检修质量。

“今年以来,电务系统干部职工不断挑战自我,积累了经验、打好了基础,保安全的信心更足了。”胡再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