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今天我要表扬机械二组的工长王天性和他的实习生。昨天夜里积极克服困难解决了生产关键问题……”车间主任韩荣轩那宏亮的声音在车间交班会上回荡。
这是发生在三十年前1983年底的一件陈年往事。当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郑州机务段设备车间见习,王工长是我跟的第一个师傅。由于洗检库水泵突发故障,影响机车洗检,按照主任的安排,我和王工长一起到开封水泵厂购买新水泵。等办完了一切手续,拿到水泵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中已经没有任何公交车可乘坐了。望着明天就要急用的水泵,我想,今天恐怕是回不去了。谁知王工长思索了片刻,随后说了声“抬起来走”。就这样我和他扛起40多公斤重的水泵,在黑黢黢的夜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向了10公里开外的开封运转场。王工长通过站调联系了一列开往郑州北机务段的货运列车,当我们把水泵抬上守车时已是汗流浃背了。冷风嗖嗖、饥肠辘辘、满天星斗、列车有节奏的颠簸是当时我最深刻的印象。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到达郑州时,是车间主任亲自接的我们。这是我刚刚踏进机务段大门,师傅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它直白的告诉了我,什么是敬业。
我的第二堂课,是无意中“听来”的。那是半年后的一个周末,机械一组在开班组会,由于有些检修记录要填写,我“意外的”旁听了这次班会。会上郭从伦、闫茂林等几个58号师傅(我们私下里称1958年建段(注:那时北院叫郑北机务段)时入段的老师傅),因为设备检修问题争的面红耳赤。这些平日里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师傅们,却全然变了模样。听着听着我明白了,原来是为一台C650车床检修,围绕轨道刮研限度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辩论。他们当时的架式直看的我心里突突直跳。原来,对待工作是这样的啊!一丝不拘,精益求精,不掺合任何“杂面“。每每想起这件事,都在我心里激荡着师傅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在我年青的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爱岗的烙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敬业,都要全身心的投入。
师傅给我上的第三堂课发生在电力组老职工李景需身上。这个后来被授予铁道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他,对我最大的触动是对工作的执着。事情发生在一台新设备上。根据生产需要,我段引进了一台UBC-150车轮车床,这是一台从波兰进口的 “高精尖”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电控系统复杂。美中不足的是,当时除了一本中文说明书,就只有那一摞摞厚厚的外文图纸了。如何维修这个“宝贝”成了当时摆在车间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拦路虎”,李师傅的本色暴露无疑,他主动请缨承担了重任。从此,他吃住在班组,蹲现场,核线路、译单词、查资料。2个多月后的一天,当弄清了全部电路原理,标清了所有对应的可供替换的国产元件型号,出色解决了难题,师傅消瘦的脸庞上开出一脸灿烂的时候,“拦路虎”从此放下了身价,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猫”。人们不会想到,李师傅只是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电工,是他的执着敲开了胜利的大门,印证了“责任胜于能力”的道理。从此也使我明白了,只要执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许多年过去了,师傅们那鲜明的、不怕困难,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会常常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当师傅们手把手教你技术,用一言一行感染你的时候,对你的影响,特别是对一个新职工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而深刻啊。
每当我审视、总结自己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当初师傅们传承影响的影子,潜移默化的使我形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生观。在工作、生活中,无论干什么,都自觉的要求自己做到认真、做到极致。以致于为了学习电脑“五笔字型“输入法,我也曾经有过把借来的200多页的书籍抄写下来的”壮举“;事事追求完美的结果也成就了我丰富的人生生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工作每每名列全段前茅的小感动,获得河南省舞蹈冠军,摄影拿过全路奖项的小得意,无不在展示着自己一个平凡人的“成功”。这些成功是师傅们“熏陶”的结果,这些成功是师傅们传帮带的果实。
审视周边,在我工作过的多个科室、车间、不同的岗位上,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我时常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我师傅一样的人,他们或年长、或中年、或年青,从他们身上无不可以看到一样的情景:朴实、爱岗、敬业,勇于奉献、默默无闻……。这是郑州机务段多年文化的积淀,是郑州机务段蓬勃发展与活力的源泉。
虽然我的师傅们早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永远不变的文化之魂,却永远珍藏在我们这些后来人的心里。当新时期的我们又站在铁路改革发展的潮头,面对挑战,踌躇满志扬帆远航的时候,当段党政工团通过感恩活动使这份文化魁宝更加璀璨夺目的时候,请不要忘却那些影响你一生的师傅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