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运即将结束,在铁路顺利完成旅客运送任务的背后,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电务段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因为春运期间工作安排,他们并没有像广大旅客一样按时与亲人团聚,而是要等到春运高峰过后“补过”春节。不过,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内心对于家人的思念与对父母的孝心。
柴晓乾,27岁,包头信号工区信号工,父母是甘肃人,回家探亲的路途极不方便,除去往返路程时间,在家待不了几天。2014年春节前,他把一年积攒下的工资寄给了父母,作为弟弟大学新学年的学费,替父母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25岁的乌海西信号工区副工长杜伟健,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单位离家乡3000多公里。因为离家太远不能在父母身边照顾,杜伟健平时只能想方设法为千里之外的父母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今年他给父母准备了一台电子血压计,虽然不能时常陪伴,能掌握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他心里也踏实。
来自赤峰的郝亮,工作地点在萨拉齐信号工区,虽然在其他外省市的同事眼里,他这个“本地人”已经很幸福了,可是这个本地郎却已经连续两年在单位度过春节。逢年过节时候他只能给家里寄一些土特产表达孝意。今年在电话中总听母亲说起颈椎疼痛,他特意网购了一台颈椎按摩器寄回家,收到礼物的父母直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他们是包头电务段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7月以来,包头电务段陆续接收了200余名大学生,他们以工区为家,扎根异乡,将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眷恋藏在心底,深深融入了草原铁路这个大家庭,将青春与无悔献给选择的铁路事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