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豆腐斜切成约一寸见方的三角块,投入油锅中炸一会儿,再横切开,往里面塞入由猪肉、糯米、蒜末、五香粉、辣椒粉等放在一起搅拌、炒熟而成的馅料,吃时再撒上些胡椒面、葱花等。每年正月,客家人招待亲朋好友,这道酿豆腐都被作为酒席上的头道下酒菜。

惠州车务段的曾辉霞和丈夫何龙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他们家的春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客家习俗。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曾辉霞就开始为过年忙碌,采购猪肉、鸡、鸭,着手炸豆腐、蒸年糕,还得花时间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客家人把这叫做“扫尘”。每年除夕前一天,曾辉霞的婆婆开始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大年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岁岁有余粮”之意。到大年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客家人一直沿袭到今天。

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曾辉霞会和何龙一道,在客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在家具和厨房的锅碗上贴上红纸条,客家人称之为“封岁”“上红”。

图为一家人在做酿豆腐。

朱进军 整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