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份,铁路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呼铁局成立了五家货运中心。在路局货运处任副处长的张中平临危受命,来到了乌海担任了乌海货运中心总经理。短短半年时间,他凭着严管理、善开拓、会经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党的坚定信念,工作干的得心应手,风生水起。2013年,安全实现零事故,经营上圆满完成了任务指标,突出的是在接取送达上实现创收5338万元,超年计划144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7.12%的最佳成绩,在五个货运中心名列前茅。
用制度管理职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去年6月1日,新成立的货运中心百废待兴,他走上经理岗位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管理制度。他认为好的管理制度能使各项管理事半功倍,好的管理制度能使效益倍增,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让每个职工在制度面前公平、公正,让制度成为中心发展的催化剂。在安全上,修订完善了《乌海货运中心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办法》等涉及设备质量、人员培训、检查监督、责任追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方面的各类规章制度43项。在经营上,制订完善了《乌海货运中心物流方案》、《工作业绩与经营效益挂钩考核办法》等涉及客户服务、门到门运输、经营项目、货源跟踪、市场调查、客户管理、运输产品开发、价格管理、市场调查、运力配置等13个业务流程标准的制度办法,构建起了中心安全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体系,为中心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服务吸引客户
一双睿智的眼睛显示出智慧与果敢,一身朴实的装束显示出稳重与干练。为进一步方便客户,他主持成立了物流配送部,积极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货运“一条龙”服务。他主动靠前指挥,亲自上阵,与西金运输等5家具备资质的公路运输公司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设置了接取送达汽运调度中心,初步构建起接取送达网络。
包钢矿业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企业,年产210万吨非金属矿产品。由于经铁路运输专用线坡道大,作业困难,铁路本务机机力不足,影响生产。经公路运输时由于产品价值低而物流成本高又不划算。他急企业之所及,组织专业人员研究办法,制定了由乌海货运中心租用机车,组织调车作业人员和物流服务团队,承揽包钢矿业公司的石灰石、氧化钙和水泥熟料从其位于乌海市郊区的矿区专用线尽头装车到送达位于包头市区包钢厂内原料库的“门到门”全程物流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产品外运困难,将企业产品经铁路运输量仅占40%的比例提高到100%,于公路运输对比,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元/吨,收到企业高度评价。
用真情感动客户
如何在货运物流服务这张白纸上描绘出美丽的画卷?张中平与生俱来的迎难而上。白天,他四处跑市场找货源,分析行情,每一个有货运机会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晚上,他挑灯苦读,努力学习货运的相关知识。凭借对货运信息的敏感和努力,无数次的碰壁、无数次的冷脸,他始终没有放弃。当第一笔业务订单签到手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那是成功之后的喜悦。因为,他拿到的不是一纸单据,而是成功地叩开货运新领域的一扇大门。
“为客户服务,尽心做好仅是基础,诚心去做才是根本,才能赢得客户的真正信任。”张中平经常在嘴边念叨这句话,这也是他一直在恪守的准则。从第一笔订单开始,他就对装货、运货、交货实行全程跟踪,确保客户放心满意。而与张中平第一次合作的客户,以后都能成为货运中心的固定客户。
内蒙古德晟实业集团是乌海周边一家大型企业,每年产钢材和焦化各产100万吨。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走汽运,和铁路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叩开这家企业的大门,张中平带队三番五次上门宣传货运改革政策和“七个一”方便快捷政策,苦口婆心算账对比,真情终于打动了“上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签订了50车的装车协议。刚开始上货,就遇到了麻烦,厂家上货都是120吨大吨位卡车,可货场地磅是80吨的,没发过磅。他又主动联系厂家改成小吨位汽车上货,并承诺货场为厂家上货开绿色通道,24小时随到随进货场。排忧解难暖人心,6月上旬,发往成都局龙潭寺站的50车钢材终于驶出乌海站。目前,内蒙古德晟实业集团成了乌海货运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