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请注意:“下行7到经迂回进路向煤专线调车,信号已经好了,请大家及时下道避车。”近日,笔者跟随洛北电务车间的工作人员,在关林南咽喉进行中修时,对讲机里响起驻站联络员甜美而及时的防护声音。

“小杜,你给大家说清楚些”工长马珂立即给室内联系:“我们许多组的防护员都是从兄弟工区调过来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7道迂回,也不知道什么叫煤专线,你干脆把该进路所经过的道岔都说出来,大家才能明白。”

“大家请注意:下行7道调车经过48#、38#、36#、24#、22#、12#、8#、6#道岔,请在上述道岔附近工作的同志,赶快下道避车!”经过室内防护员的进一步解释,大家糊涂而紧张的心情才有所放松。

该车间副主任胡耀武介绍道,为了完成“精品站”的各项整治任务,单凭少数的天窗和少数的工区人员,是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因此就经常利用节假日,抽调车间全体休班人员,申请天窗点外上道作业命令号,进行突击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每天都要召开班前预备会,布置每名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及所达到的设备质量。每天工作后还要组织各组的小组长,总结当天的工作,并准备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整治设备的同时,把确保人身安全,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无论当天有多少个作业组,每组最少都设置一个专职防护员,宁可出现交叉防护,也绝不让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出现防护盲区。

在当天的工作中我看到,有的人在向信号基础刷白;有的人在铲除生锈的旧漆;有的人在刷新漆;还有人在整治电缆过道标。虽然工作不同,但工作人员都干得非常仔细、认真,各组的防护员也很专注自己的职责:站在适当的地点认真瞭望;及时向室内人员呼唤应答;及时督促工作人员下道避车。最可敬的是那些清除旧漆的工作人员,他们抬着发电机,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用电动砂轮机将旧漆一点点铲除干净,然后再用电动清扫机将设备清扫得干干净净,如同新的一样。虽然噪音很大,虽然粉尘很脏,但他们依然干得那么专注,为了把设备打扮得更漂亮,他们早已忘记自己的衣服上、脖子里,到处都布满了粉尘。

站在设备从中,我突然有许多新的发现:每个轨道区段的钢丝绳引接线都像一件件工艺品:排列得平行而整齐;钉固得平整而划一;就连固定钢丝绳的水泥墩,都像放在一个水平面上一样。为了防止防腐线破皮时和抗流中心连接板短路,还在抗流板上安装了洁白的绝缘卡子;为了防止抗流螺丝松动,把每个最外层的螺帽都换成防松帽。在一个暂新的道岔处,我突然有些迷惑:为何灰色的道岔动作杆上,安装着红色的小箭头,而且每组道岔的箭头方向并不一致。经过仔细地琢磨,我突然明白了:这是介绍道岔定、反位的另一种标志。通常的定位标都打在道岔的遮檐上,它的上面还盖着防护罩,必须打开才能看到。有了这个小小的红色箭头,就可以随时了解道岔的状态。

当天中午的时候,许多组都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正往餐厅赶。只有刷S2信号机油漆的同志,任务还没有完成,他本想和大家一起去吃丰盛的午餐,这时胡副主任走过来说:“来,咱们一起干,完成任务再吃饭”。在他的带动下,一件高标准的工艺品顺利完成了。

看着他们最后到餐厅吃饭,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原来“精品站”就是这样整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