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茂是济南西机务段淄博检修车间走行组的职工,工人技师,共产党员,今年56岁了。近年来,他发挥自身钳工业务基础好的优势,针对现场工作实际,主动开展小革新小创造,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节省了成本支出。

抱轴油盒盖破损,过去大多当作易损件,重新换新。他看在眼里,经过多次攻关改进,购买了专用串肖,将原来的盖取下,焊修更换上新的串肖和油盒盖,经过鉴定符合质量要求。今年6月份以来他已修复抱轴油盒盖121个,每个价值148元,购置串肖成本是8元,这样除去成本,共节支16940元。他还针对实际,对废旧减振器肖进行焊修后璇修修复,共修复210个,每个140元,共29400元。

日常工作中他发现,职工在拆解组装轮对构架自调装置时无专用工装,非常费劲费力。他利用工余时间,反复琢磨,精心设计了一套组装构架自调装置的专用小车吊具,方便了作业过程,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非常好地保证了人身安全,受到班组职工的一致好评。

新调拨来的轮对电机组磨合试验台支撑座太短,转向架高速转动,存在安全隐患。他通过仔细观察,制作四块钢板将安装座加长,问题迎刃而解,轮对转向架磨合既平稳又安全。

吊构架的钢丝绳吊具经常因金属棱角锋利产生断股,他反复想办法,一开始用自行车内带进行缠绕,效果不好。他又用废旧尼龙绳进行缠络,对20MM以上的钢丝绳缠络上尼龙绳,防止构架棱角割伤钢丝绳造成断股问题,为劳动安全加了一道保险锁。

“老陈爱动脑子,手巧,他的许多小发明小创造,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工友们非常佩服他。

机车中修落车进转向架,过去没有专用工具,都是用眼瞄着测量,由于误差,旁承经常偏差,出现二次抬车现象,影响了生产效率。陈师傅从建筑工地用的墨线中产生灵感,设计制作了旁承定位器。拿到现场一用,还真管用,机车进轮落车一次准确到位。

机车构架自调多次发现自调支架容易变形开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检修经验,在支架根部加焊直径16mm以上的钢筋,既增加了焊点的接触面,又增强了支架的强度。跟踪检查,运用一个月辅修期效果良好,有效的防止配件脱落。

“现场工作起来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多动动脑子动动手,自己工作起来方便,还能提高效率,关键是保证质量和安全。”说起自己的小革新,陈师傅深有感触。这些年,他大大小小制作了改进了大约有40余件专用工具,开展小攻关27、8项,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