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深处的临策铁路策克站还是和往常一样狂风怒吼,孤零零的几间房屋被黄色的沙尘和黑色的煤灰笼罩着,呼和浩特铁路局临策基础部策克综合车间的简易板房宿舍内,露出微弱的烛光,今天是妻子黄志杰和丈夫结婚26周年纪念日。

晚上8点,饭桌上摆着自己做的简易蛋糕,用番茄酱和小红辣椒精心拼写的字母异常醒目。尽管门窗紧闭,但插在蛋糕上的两根大蜡烛和六根小蜡烛的火苗仍被从缝隙中钻入的风吹得摇摆不定,妻子憔悴的面孔上挂满了笑意,却仍然难掩疲惫的神情。一瞬间,丈夫郭春阳的心被揪紧了,欠妻子的太多了,该怎么还,拿什么还呢?此时此刻,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他默默地张开了自己的双臂。一个紧紧拥抱让妻子所有点心酸都变成了甜蜜,晶莹的泪花中闪现出两年来的一幕幕……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临策线开通时,丈夫被调到策克车间任工务副主任,她不让丈夫去,因为离得远,会影响她开饭馆,可丈夫骗她说,策克这个地方挺好的,他先去,下一步要把她的饭馆开到策克口岸去,她憧憬着,可不久的一天,她接到车间工友电话,说郭春阳晕倒在线路上了……黄志杰坐着唯一的通勤车第一次进入临策线看望丈夫,火车走走停停,她被临策线的荒凉和艰苦深深地震撼了,没想到自己的丈夫是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见到丈夫已经是两天之后了,(因为临河至策克间有750多公里,并且只开行一对通勤车接送通勤职工)看到病床上面容憔悴的丈夫,她别提有多伤心,在陪床期间,多次劝丈夫调离临策线,可知夫莫如妻,丈夫的执着留下让她彻夜未眠,在这种环境下丈夫是怎么过来的,他的老胃病时常犯,谁来照顾他呀。她毅然舍弃临河宽敞舒适的楼房和生意兴隆的饭馆,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下,带一卷行李把“家”搬到了车间宿舍,职工们开玩笑说,扎根边疆连家都不要了,可她纠正说:“啥叫家呀,丈夫在哪,哪里就是家”。

由于做的一手好饭,黄志杰心甘情愿地当上了策克车间的炊事员。为了让职工吃饱吃好,她起早贪黑,殚尽竭虑,不断提升饭菜质量,使大家在一天的劳累后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为大漠天路的守护者们解除了温饱难题。她的口头禅是:“在这种连鸟都见不到的地方工作,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不易了,如果再吃不好,别说是年轻的后生们,就是我也会很快离开这里”。

无风满地黑,刮风满天黑,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这都是策克口岸的真实场景。常年的风沙天气给她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厨房用板房搭建,气密性差,每天半夜起来准备早饭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清洗被沙尘和煤灰覆盖的炊具和食材。策克最高气温可达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能达到60多摄氏度,车间为了减少工人在高温下作业,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每日5点钟出发进行线路养护作业,因此她每天三点钟就起床准备早饭, 5点出工后,她又开始清理食堂卫生和午饭的准备工作,厨房温度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一般人在里面别说连续几个小时蒸馒头、炒菜,就是在旁边站一会,也会大汗淋漓。为了保证上百人按时吃饭,再热她也在坚持。

西边的彩霞刚刚退去,劳累一天的丈夫和工友们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在昏暗的台灯下,黄志杰陷入了沉思:丈夫的胃病该回临河治治了,80高龄的母亲也该去看看了,再等等吧,今年生产期结束后一定拉着丈夫回趟家。(付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