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雨季早、雨量大、范围广,灾害发生趋势明显,5月份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遭遇50年来最强降雨,多地受灾严重,但地处蒙东路网的集通铁路却犹如伏在草原上的一条钢龙岿然不动,承担着沟通东北与西北地区、盘活地方经济的重任。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建线之初线桥涵基础薄弱、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和抗洪能力较低的“林黛玉”变为“女汉子”的呢?快随笔者一探究竟。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以来,结合实际,围绕防洪度汛工作,从精心制定防洪预案、科学铺排防洪工作、补强防洪设施等方面入手,逐层逐级将防洪度汛工作做好做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5月6日,在内蒙古部分地区尚未进入汛期期间,集团公司就超前组织召开2013年度防洪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今年防洪工作的序幕。会议分系统、分层次,对防洪工作进行了铺排部署,并将如何启动应急预案,优先采用什么方式,遇桥涵孔径小、洪水量较大、泄洪不畅,在可能冲毁桥涵时,应做怎样的应急处置等都进行了说明。各单位随后也陆续召开有关会议,全面细致地铺排了防洪工作,使“安全是铁路的天字号工程”、“防洪无小事”的意识深深地根植在集团公司上下每一名职工头脑中,大家思想上拧成了一股绳,为有效做好防洪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在总结历年防洪工作经验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了分工明确、纪律严明、措施有力、保障到位的防洪工作体系。严格雨前雨中雨后三检、封锁限速、列车放行、雨天列车操纵等卡死措施执行,做好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专项培训和重点传达,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每次大范围降雨前后,对管辖范围内防洪设施、上下游河道、防洪备料、人员准备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掌握动态变化及时补充补强。在防洪期间,干部深入沿线开展防洪包保,与沿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各单位防洪工作安排落实情况、设备大检查开展情况、防洪物资储备情况、全员防洪规章制度培训考试情况、应急预案和措施修订完善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夯实防洪安全基础。

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要求,紧密结合集团公司运输安全工作实际,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一系列的措施,为防洪度汛工作又上了一把“放心锁”。

让科技助力防洪工作。工务系统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及时了解管内天气情况,加强雨量监测和动态巡查,实时跟踪掌握管内雨情、库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各工务段除在工区、车间所在地增加雨量计外,还在区间加密增设无线雨量计,对经常发生水害地段和重点区域加密安装监控设备,要求工务人员降雨期间携带GPS定位终端不间断进行巡检,周密细致的警戒设置,极大地提升了集团公司科学防洪工作水平。

持续加大线路整修补强投入力度。集团公司连续5年对管内137座桥涵实施结构性加固补强,实施120项防洪预抢及加固补强工程,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跃升。(通讯员:杜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