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宏宇,26岁,集通铁路白旗工务段好鲁库探伤作业组一名普通探伤工。2006年上班,从一名养路临时工干起,工作中勤学苦练,思想上积极上进,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集通青年的综合素质和优秀品格。他先后考取了探伤I级、II级资格证书,在2012年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工务探伤项目比赛中,在3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夏季,钢轨的温度有时达到四十多度,推着探伤仪器走在钢轨上,炙热的温度烤的人会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冬天在刺骨的寒风中作业,双手有时冻得麻木不仁失去知觉;有时为了赶时间、赶路程,汤宏宇和同事们吃不上饭,他却没有一句怨言,彰显了工务人吃苦耐劳、坚毅朴实的品格,他的工作态度受到车间和工区的肯定和赞扬,也为其他年轻职工树立了榜样。
学技练功,提高自身素质。
探伤工作就是为两股钢轨“把脉诊断”,不仅依靠科学仪器的准确判断,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认真细致的责任心。
为了多执机,汤宏宇从头至尾推着探伤仪行走在钢轨上,别人一天推着仪器走7公里,他就“赖”着脸皮从头至尾推14公里,不懂的地方随时随地的请教老职工。钢轨核伤、鱼鳞伤损、螺孔裂纹……一个个日常探伤经常遇到的钢轨伤情波形图,被他牢牢的记在脑子里。
勤学苦练,提升专业技能。
为积累丰富现场经验,每次作业时对可能存在伤情的钢轨,他都要逐一记下公里数和钢轨编号,和老职工请教、咨询,下次探伤时再拿出记录的数据逐一核对,以提高自己的现场执机操作能力,丰富钢轨手工探伤的水平和经验。
“虽然我们感受不到车站的人潮汹涌,也看不到旅客返乡的愉悦的笑脸,但知道我们的努力能够保障千千万万的旅客从自己检查过的线路上安全旅行,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有价值。”
----这是26岁的钢轨“医生”汤宏宇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的最高追求!(杨岩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