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连续出现的两起货物列车安全隐患以及由此带来的全段“安全风险预警通报”,至今已经过去1年多了,但集宁机务段安全科科长赵文元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是历历在目。如何解决安全风险源不可控的问题,如何改变原有靠经验、靠人盯物控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集宁机务段4800多名干部职工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安全风险源的提前摸排、识别、预警,就是让每一个安全隐患在出现前得到有效控制”,按照这一思路,从去年7月开始,集宁机务段历经2次研发,耗时10个月,把国内为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与现代的信息化手段紧密相连,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研发了“集宁机务段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今年4月底成功运用。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充分体现分块化管理、线条化排查、系统化控制、周期化研判、一体化防控的“五化”管理思路。系统由基础管理、风险信息源、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8个部分架构组成。涵盖机车运用110信息指挥中心、机车运行记录仪分析中心、机车视频监控分析中心,对机车质量、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日常化的动态收集。对于录入的安全风险源系统用“事故树”原理、矩阵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判,全面、系统地体现人、机、环境等易诱发安全问题的危害程度及发生概率。在按照问题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频次概率,分别以安全星颜色、数量自动分类形成对各部位的 “星级”预警。预警后,系统内直接显示“风险概要、风险类别、责任部门、预警日期、处置日期及督办整改情况”。各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从装备防控、制度卡控、作业互控、人员盯控等方面,分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跟踪落实,直至风险隐患最后整改销号,实现了风险隐患在系统内的流程控制、闭环管理。同时,在研发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全方位梳理了历年安全规章制度,出台了《19项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措施》、《集宁机务段行车安全控制139项细化措施》和《主要行车工种零容忍89条安全红线管理制度》,把征集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并制定多项激励措施,最大程度调动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同时本系统收录了干部安全管理、职工业务素质两大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具体考核范围、项目、标准和程序,成为解决干部工作落实质量,督促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有效途径。“安全风险管理投入运用,最直观的成就就是今年以来我们段没有出现一件一般C类级以上事故。”段长刘锋说道。促进了安全管理方式的转变。铁路早期安全管理中信息技术落后,制度不全,应对安全隐患只能凭借个人经验。到后来的标准化管理,强调一线职工达标作业,管理者实行责任连带包保。表面上看,管理者实现了现场深入、岗位盯控,但由于对风险隐患掌控没有准确性、缺乏连续性,时常造成安全风险与过程控制链条的中断脱节。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则与以往的管理有本质区别:“以发现矛盾、分析问题、控制风险”为系统运作核心目标,通过对安全风险源的动态采集分析、风险识别预警、过程控制,不仅实现了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分类储存,而且经过日、旬、月、季的不断累计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安全风险的发生规律。在管理系统有的放矢地引导下,各层级通过对重点风险的防控,达到了减少事故、减缓风险的科学管理效果。今年3月,这个段共发生LKJ责任放风19件,但在系统的预警指导下,4月份全段LKJ责任放风就下降为16件。
加快了信息网络技术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广泛推广运用。利用信息视频手段在对运行机车故障进行网上远程会诊的基础上,进而使网上添乘指导、网上救援指挥、网上授课即将成为现实。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不仅为车机工电辆供电等单位创新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提供了借鉴意义,也为铁路局形成安全风险管理大系统奠定了信息网络基础架,对全路整体推进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有示范作用。(潘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