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连续三次在自治区、铁路局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派出的参赛选手,去年以来,先后有18人在局技术比武中获奖,26人成为段科技创新优秀人才。

荣誉的背后,是集宁工务段健全、完善的人才快速成长有效培养举措。

激励机制:照耀技术尖子脱颖而出的暖阳

当26岁的郭尔奔线路工区田伟站在铁道线上,领着职工干活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上班两年,能干到班长,我捡了个大便宜!”论资历,田伟是没有资格参与班长竞选的。但他是去年秋季局技术比武线路工组状元,精湛的业务技能,丰富的理论功底,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像田伟这样靠着响当当的本领、亮闪闪的业绩捡到“便宜”、享受到实惠的职工不在少数。

集宁工务段始终坚持“人才强段”的战略措施。而人才强段的第一根“银针”,就准确地扎在“实惠”这根最敏感的经络上。

该段对在各级技术大赛中涌现出来的技术尖子,实行重奖,在每年评先、疗休养、考聘技师等方面优先,并选拔为班组长或预备者。从去年至今,全段有12名优秀青工被选聘到干部和班组长岗位任职,使想进步、先提“素”的观念深植于每个职工心底。

组织携手:滋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雨露。

培养人才,各尽其能。段党委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工程:把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带动党员业务素质提高、调动职工群众学技练功积极性。段工会实行劳模先进“一帮一、师带徒”,根据学徒的层次及培养目标不同,分为入门型、操作型和成才型三类进行培训。段团委利用集中修、防洪防胀等重要施工契机,采取交叉观摩、交流感悟等方式,促进青工快速摆脱理论强、实践弱的“单腿跳”现象。

集宁工务段有一支强大的师傅组阵容。这些老职工早已功成名就,却甘于奉献,努力把自己的本领传给青工。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高级工人技师庞力学把自己掌握的线路养修技能干干净净传给青工,致使贾通、王明星等多名职工在大赛中“秒杀”其他选手。像庞利学这样的师傅们在向职工传授高超技艺的同时,也润物无声地把责任与奉献精神传承给了徒弟。

三级联控:培育全员业务提升的土壤。

这段时间,福生庄工区管伙的阿姨注意到,青工打饭时,每人手中还捧着业务书。“这帮孩子,为了提高业务,豁出去了!”

“豁出去了”,源自青工们对成才立业的渴望,更源自该段创新性的培训模式。

集宁工务段因地制宜,改进培训方式。按照学习计划实用、课程设置实用、班前一题实用,培训未必都要脱产、课堂未必全在教室、考试未必都要笔答的“三个实用、三个未必”的思路,重新构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在养修繁忙季节,送教下车间、班组,缓解工学矛盾;在冬季,按工种分期分批集中培训。以网络培训考试代替集中培训考试,借助网络教育管理,将班组每周学练、车间每月一考落到实处。推行班组根据生产特点自考、车间月度复验评价、段季度抽查考核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科学给力的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培训体系,让职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全段形成了人才辈出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