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大批怀揣铁路梦想的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相继充实到集宁机务段各个岗位,35岁以下的青工增加到1504名,占总人数的31.3%,如何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心聚拢起来,快速转变角色,扎根企业,成长成才,这个段的各级组织深深思考着这一问题。
伴随着呼和浩特铁路局深入开展“奉献呼铁·成长成才”主题教育的滚滚热潮,这个段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主动作为,一系列人才培养的瓶颈相继破解。
思想认识不一,成长诉求差异,家庭背景不同,怎样才能找到主题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该段党委统一部署,105个党支部积极参与,发放1504份问卷调查,开展20多场座谈会,组织600多人次走访青工家庭, 通过QQ信息交流平台、微博群等网络渠道收集信息。
一个月的努力,摸清了“底数”,找准了“症结”,建立了完善电子档案,形成了一份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有的放矢做好青工教育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地处边疆草原,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刚毕业的青工心浮气躁、理想信念不坚定,怎么办?
312副照片,39件珍贵物品,分走进集宁机务段、艰苦创业、稳步发展、新的跨越四个部分,建成了80多平米段史馆。
关工委老同志用自己亲身经历详细讲解,让青工穿越时空近距离感悟不同时期铁路工人奋斗足迹和铁路发展历程。
5次参观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260多名青工受教育。
《青年职工主题教育读本》、《十八大报告》、《十八大热词》青工人手一册,车间干部、党员骨干深入一线岗点,座谈讨论328次,青工撰写心得体会1400多篇,征集人生格言160多条。
5个宣讲小分队,围绕十八大精神、形势任务和安全风险管理,开展9场宣讲会,8场座谈会,先后参与人数达2100多人次;22名优秀青年下车间、进班组,与一线青年畅谈理想,分享个人成长经历。
吃苦耐劳、服务奉献精神缺失,团结协作能力不强,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欠缺,不能及时融入企业,怎么办?
“让青工动起来,让团旗飘起来”,组织近千名青工利用休班、双休日开展义务劳动,先后创建青年园4个,开垦小菜园3个,修建花池8个,植树2587株。开展文学类、文艺类、口才类三大系列青年才艺综合展示,举办了青年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长跑、拔河、跳绳等体育比赛,征集书法、绘画、摄影等9大类163件作品……
实践能力差,水平层次不齐,创新能力不强,时时困扰着青工成长成才,怎么办?
创建模拟操纵台,成立合理化建议办公室,积极开展“五小”攻关,倡导青工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破解生产难题。
夜幕下,模拟操纵台灯火通明,教员还在为退勤回来的青工传授实战能力。
青工董引娟花了100多夜晚,制作的《机务电子规章》、《SS4G机车多媒体》课件,获得铁道部课件评选优秀奖。
党员姚智禄的带领下,6名青工研发了《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申请了国家专利。
郭世祥设计了《防闯蓝灯磁钢》,解决了调车机挤道岔、闯蓝灯事故的发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又一个的青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向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圆梦”的道路上。(潘龙 李惟熙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