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么整齐的公铁护栏。” 年德福举着焊把激动地说,这是我的杰作。
一年前,锡林浩特工务段桥梁工区分来3名大学毕业生,理论与现实上的差距,让他们对日常作业摸不着头脑,于是车间积极开展了“师带徒”一帮一活动。
“通过一年的成长,现在他们最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脸上多了几条皱纹。”车间党支部书记顾海林介绍说,在二季度的岗位练兵中,闯出了两匹黑马。年德福和邓涛,分别在电焊和切割比武中,取得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
“很多人毕业都选择留在城市,你们来道这荒凉的草原上,作一名普通的桥梁工,你们后悔过吗?”“起初有点顾虑,但我们很快结识了好师傅,他们手把手的教,让我们练就了过硬的焊工技术。还有去年来实习时,正值中秋佳节临近。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节日福利待遇和正式职工一样,牛羊肉、大米白面全都有份。”邓涛自信的说,现在条件虽然苦了一点,但我相信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我们刚刚转见习,公司把我、邓涛、年德福送到兰州交通大学学习桥隧专业知识,你说我们能后悔吗?”苗强也不紧不慢的说着。
笔者问起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争取在‘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技术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拿上好名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