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不敢直视的骄阳、布满额头的汗珠、在显示屏上此起彼伏的回波、晒得发亮的钢轨和望不到尽头的道床,把这些要素一一拼凑起来,呈现出的就是一次盛夏的“探伤”。

清晨6点,探伤工们就已经来到工区调试仪器、整理备品,为当天的作业作着准备,车间不大的院子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车间主任王树荣介绍说:“我们车间担负着段管内京包、包兰、包西线等多条线路,共计1700多公里的正、站线和1700多组道岔的探伤任务,仅赶往作业地点就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进入夏季以来,车间全体干部职工需要较平常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工区做准备,7点之前就必须乘车出发,以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

9点20分,在到达现场等待防护员就位的间隙,青工小蒋说:“天气预报说今天咱们这最高气温35℃,到了中午又得洗“汗水澡”喽。”“这么热的天气干活得注意,段上发的防暑药品我都带着那,要是感觉不舒服就赶紧和我说。”细心的女工姚大姐关心的对工友说。这时,对讲机里传出可以上道作业的回答,这支探伤小组便迎着清爽的微风行进在千里铁道线上。

不等到中午,盛夏的骄阳就显示出了她的威力,暴露在阳光下的钢轨温度迅速蹿升,站在道心如同呆在蒸笼里一般,只一会额头便布满了汗珠。“在高温酷暑环境下探伤作业,我们不仅要携带沉重的设备,还要携带对讲机、信号旗等防护用品,没法带太多的饮用水,尤其在长达10公里以上的区间线路上进行探伤作业,带的水一会就喝完了,渴了只能忍着。”副主任崔绍勋边说边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水瓶一仰脖就灌下去一大半。

正午时分,气温已经升至34℃,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滴滴答答地落在石碴上,似乎持续的高温让大家失去了说话的气力,耳边只能听到脚步声和探伤仪的报警。两位执机手依然稳稳地操作着仪器,一丝不苟地盯着显示屏上出现的波形,生怕漏探一丝一毫的伤损。执机手杨有添了添干裂的嘴唇,刚想喝口水解解渴时,一道一闪而逝的伤波引起了他的警觉,赶忙推着仪器在伤波出现的位置反复检测,随后他蹲在钢轨旁用手在轨头、轨腰处细细摸索,并没有发现明显伤损,可他的手指却被60多度的钢轨烫的又红又肿,连握住探伤仪的把手都能感到一阵阵刺痛,他又叫来了同组执机手,用另外一台探伤仪反向检测,当他看到两台仪器出现的波形一致后,断定此处有轻伤。杨有迅速的在笔记本上做好标记,忍着阵阵热浪和干渴,小心谨慎的继续作业。

经过了近3个小时的作业,终于完成了该区间的检探工作。当两台重30多公斤的探伤仪被抬到车上后,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的他们栽倒在座位上,抱着车间送来的绿豆汤大口大口的喝着,久久无人言语。(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