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东同志入路17年来,对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无私奉献,从未发生过一起责任事故及苗头。在他心中“保障了线路安全就是保障了千千万万的旅客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怎能掉以轻心。”“业精于勤”在十几年的班组管理岗位上,每一项工作安全预想到位、工作怎样做细、做足、做好,是他首先想到的事情。他所负责整治维修过的线路设备质量如同他的工作作风一样——让人踏实、放心。
扎根铁路事业保畅通,当好表率做先行。2005年1月,肇庆工务段成立机械化工队,负责车间的线路、道岔维修工作。这期间他工作踏实,认真学习维修新理念,刻苦探索钻研机械运作程序,不断的探索新的作业方法,严格“天窗”作业程序及作业标准,狠抓班组管理及班组成员人身劳动安全。 “天窗修”夜间作业光线不足,机械化还是头一次接触,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线路质量,面对这些困难,他坚持用汗水换质量,对关健设备、关健处所增加检查次数,对检查发现的病害做到及时处理,对设备存在的难点、顽症,组织开展攻关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段节约了成本,并保持线路设备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使李伟东在每次设备整治中,精检细查,从不让一处设备病害从他的眼皮底下溜走。2007年12月三水养路领工区管内40组正线道岔改造SC330型道岔施工工作。他合理地组织人员对上线新道岔整治调整几何尺寸,采用小型一操四捣固机整治前后线路高低水平,拨正线路方向、紧固螺栓等工作。这一期间他坚持2个月没有休息,连续奋战在整治设备上去,使换岔后期维修保养工作能及时跟进,保证了上线道岔以优良达100%的状态投入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行车安全。2008年广茂线K78+000-K79+000,K82+000-K82+900线路翻浆冒泥,综合状态较差。对线路病害他认真细致的分析,结合轨检车资料逐项与现场进行核实,制定整修方案。采用小型一操四捣固机多遍抬道拉高枕底道床厚度,清筛道床边坡两侧淤泥,保持线路排水顺畅,同时全面调整线路几何尺寸、综合整治低接头、打磨马鞍肥边、拨正线路方向和整治螺栓扣件工作,使线路设备的稳定性得到大大提高,减少了轨检车出分率和工作量。2012年5月三水西驼峰道岔大修改造工作,按段和车间的安排做好道岔铺设后的保养整治任务,期间他起早摸黑,带领工区员工对线路的高低、方向和几何尺寸进行精修细检,在带领员工进行曲线拨道时他不小心扭伤了脚,由于任务紧,为了能使新设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使用,他坚持脚痛到现场完成段和车间所交的任务。扎实、苦干、认真的作风,逐步提高了他的应急处理能力。2009年5月12日,巡道工电话汇报广茂线K51+25#轨轨头揭盖(折断),危及行车安全。他沉着冷静处置,第一时间封锁线路,及时向车间及段汇报情况,并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插入短轨头,办理慢行临时开通线路,最后申请要点封锁,对折断钢轨进行更换,成功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事故。
他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质量回检制”制度,对设备病害整治坚持做到干一项,标准一项,巩固一项,每天下达的任务不管多少,都要明确到人,责任到位,按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同时,他实行了对职工作业隔两日后再进行回检制度,对回检时查出的未达标作业项目,由当日作业的职工重新返工,直至作业达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科学的分析,使工作效率、作业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能尽快的提高设备质量,每次发现设备病害后,便组织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并进行综合整治。在日常作业中,遇到新职工不会干,他一遍遍地教,手把手地示范,领着职工对低接头、硬弯轨、马鞍接头等病害进行消灭。在生活上关心职工,把工区当成自己家,把工区职工当作亲兄弟一样。平时,整理工区库房,把损坏的工具、机械、机具认真修补,使职工用起来得心应手。业余时间,组织职工学习业务技能和文化知识,开展技术比武和各种演练等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
李伟东对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他用对铁路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建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