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隆隆旌旗扬 千里战线创辉煌
——南阳工务段焦柳线首次集中修侧记
7月11日下午18时30分,“笛......”的一声长鸣,K54168货物列车缓缓驶过郑州铁路局南阳工务段蒲山区间K349+800-K353+000线路,标志着该段管内焦柳线历史以来第一次集中修施工任务圆满结束。
“这次集中修施工,历时长、任务重,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优化各个施工方案,严肃定责,全力确保施工有序推进......”6月16日下午,集中修施工前协调会上,南阳工务段段长刘炎华严肃地说道。
“本次集中修时间从6月20日至7月11日,历时31天,将从道岔更换、道床清筛、隧道治漏、边坡治理、长轨调整等方面做起......”该段主管集中修施工副段长张文军这样向笔者介绍着这次施工。
6月20日15时55分,“人员全部就位,施工全面展开”,随着邓州更换道岔施工负责人李小华的一声令下,集中修第一天的第一个天窗点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集中修战役全面打响。
在接到命令后,300余名工地人员按照施工部署,有条不紊的展开作业,他们松动钢轨扣件、切割、拨出旧规、拨入新轨、焊接、复紧扣件......汗水浸在眼睛里,火辣辣的疼,他们只是简单的用挽起的袖子擦了一下,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这次更换道岔施工负责人,李小华身先士卒,每个天窗点他都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用行动阐述了一名工务人对铁路的忠诚。
随着运能的不断加大,作为全国铁路主要运输干线的焦柳线,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然而,道岔是整个线路的咽喉部位,更换老化、伤损道岔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第一个‘天窗’点的主要施工项目是更换道岔。在更换道岔过程中,施工现场全体干部职工发扬着团结拼搏、一心打胜仗的攻坚克难精神,在千里焦柳线上演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
“一二、一二......”铿锵有力的号子声,震彻天空。整体道岔、水泥枕、钢轨、机具等这些施工材料,小的几十斤,大型的动辄都是数吨以上的重量,每一个施工环节都需要靠几人或者多人全力配合才能完成目标。
由于更换的是整体道岔,受条件限制,只能靠人力运至作业点。400多名铁路职工,手拉肩挑,用“纤夫”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头顶37℃的高温,将数吨重的道岔拉移到指定的位置。
“这是我们经历第一次集中修施工,党员突击队的全体党员,都在集中修施工前,写下了自己的安全承诺——全力夺取集中修攻坚战全胜!”邓州车间机械化工区工长魏海洋在施工结束后,一边吃着段领导送来的西瓜,一边笑呵呵的对笔者说,他的脸上布满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6月22日,平西线路车间更换5公里的长轨,彻底解决晃车病害的出现。
6月23日,耿坡线路车间大型机械边坡清筛,使线路道床更加稳固。
6月24日,南召线路车间管内隧道治漏施工,确保了列车安全运行。
6月25日,鲁山线路车间......
千里铁道线上人影绰绰,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激昂的口号、飘扬的旌旗、飞舞的汗珠、滚烫的石渣,把“安全大如天,万事排最先”的工作精神,烘托的淋漓尽致。
在施工的期间,南阳工务段2200余名干部职工无畏、无惧、无怨,尽管汗水流淌在脸上,浸湿了衣裳,可心中永保安全畅通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减弱......
截至7月11日18时,历时21天的集中修施工圆满落下帷幕,南阳工务段全体干部职工用行动践行了誓言,用汗水守护了安全,齐心协力完成了线路清筛13.5公里、更换长轨6.8公里、南水北调线路拨接施工、更换道岔6组、大型机械捣固70组道岔、捣固线路183.85公里,全面提高了焦柳铁路线的整体设备质量,为货运组织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线路安全基础。
(原双见 雷金定 彭军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