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名叫茄子溪的铁路桥连接着盐市三号隧道出口和茄子溪一号隧道进口,在这段不到100距离间,一面是高山,桥下是深涧,两座隧道洞门上方的峭壁上危石林立。一看便知这里焦柳线的咽喉要塞。
盐市三号隧道右侧,延伸出的窄长的便道连通着一面紧贴靠峭壁,三面邻悬崖不足30平方米的平地上建着的两间简易的平房。这就是位于张家界工务段管内焦柳线921公里的防洪看守点。
自2011年,该处就被列入管内防洪Ⅰ级看守点,施行全年值守起。看守工李怀玉和崔森山,便长年驻守在这举头望天、低头看水、满眼是山的悬崖峭壁之上。
也许是好几天没有见到人的缘故,见到我们的到访,崔森山和李怀玉显得格外的高兴,已经走上便道迎接。
“在看守点上工作,首先要过三关,一是耐得住寂寞,二是吃得了苦,三是受得了惊吓。”虽然长年与深山为伴,让他们显得稍许木讷的,但说起看守点上的工作却感触很深。
看守点设在白马溪和沙刀湾站的中间,距离两个小站都有近4公里的路程,平时,很少看到人迹。与过往列车上的旅客招手,拉着途经此地的巡道工边走边聊上一段,早已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要是偶尔有桥隧或线路班组到这里作业,他们更是殷情倍至。一会送上一杯水,一会充分义务防护员,为的能和他们多说上几句话。作业人员离开时,他们也要送到隧道口,直至他们北影的完全消失昏暗的隧道里。
看守点上除寂寞,便是生活的清苦。虽然较一年前比,看守点两间平房早已取代了一间板房、一张办公桌、一个电台、一部电话、一张床和一套餐具时代,但菜食还是要从4公里外的小站里才能买得到。
“冬天我们还能从家带来腊肉、香肠之类的干货,到了下雨的节气,山里湿气重,干货到了这里要不几天就坏了。”李怀玉向笔者介绍到。
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期间,是点上最艰苦的日子,他俩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轮班,每两小时检查是否有落石或泥石流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要是遇上连续降雨,抽不出人手,吃上半个月方便面是常有的事。为了改善生活,岩石缝那点有限的土壤里他们早就种上一种蔬菜。
“夏天,夜巡时要特别小心,说不定有什么东西就是路上等着你”李怀玉略带神秘的说到。
原来,地处半山腰的看守点,到了夏天老鼠、刺猬和蛇不请自到是常有的事。有一次,老李晚上刚要出门巡查,就看到不远处有一双发着绿光的眼睛盯着他,他立马叫醒休班的老崔,手拿撬棍、道砟,借着手电筒和微光,慢慢靠近才发现是一只山猫。
如今,为了避免蛇虫鼠蚁讨扰,他们索性领回来一条狗,一是多了个伴,二是夜巡时让它先行开道。
在点工作,回家也是极不方便的,先要步行4至5公里才能到附近白马溪或沙刀湾站才能坐上慢车。如果要是家里有急事,最少要步行15公里才能乘车。进入汛期,看守工作出紧张起来,老崔和老李已二十来天没有回家了。
对于这些,老崔与老李倒是表现得很豁达,“我们干了一辈子铁路了,老伴早就理解了,再说,我们都有子女在铁路工作,对我们也很支持。只要能保证点上安全多久回一次家多不要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