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就是改掉过去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革去旧积习而迎合时代发展建立新的制度。
近些年,随着铁路客运改革的不断发展,昔日曾被誉为“夕阳产业”的“铁老大”放下身段,从被动坐等客来到主动为旅客提供服务,如网上购票,节日期间客流大时加开临客等措施使客运量明显增幅。在推动市场化进程中,铁路的在改革中学会了主动出击,勇闯市场,找米下锅,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招揽“八方财源”。
铁路是我国经济交通的主动脉,也是国内诸多企业的物流主渠道。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公路和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货运在市场所持份额与“老大”的身份却不尽人意。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铁路货运组织还是沿用老一套运输体系,未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满足货主需要。
穷者思变。“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赢得顾客就能赢得市场,铁路意识到要先向市场靠拢,主动“取悦”客户,站在“上帝”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方便客户、贴近客户、服务客户,向客户提供更多在价格、服务上的“附加值”,为能在市场竞争中夺回失地,再战高地增加砝码。
向市场学习,才能融入市场。货运组织的改革突显铁路在迎合市场中做出的“生财”有道。具体体现在六个转变:一是由客户找我办向我帮客户办的转变;二是由柜台式办理到网络化办理的转变;三是由多部门管理向一体化管理的转变;四是由能力紧缺型向能力满足型的转变;五是由主业、多元分开办到合并一起办的转变;六是由多头收费向“一口价”的转变。
诚然,铁路货改任重道远,既非遥不可及。不是一旦改革,原来存在的所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困扰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还需要运用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深化来加以解决。网友江南浪子说的好:铁路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市场做大,服务不能“坐大”;发挥优势,行业不应“强势”。这样才能把铁路改革的初衷变成让企业和客户双方都满意的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