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挤道岔 (防闯蓝灯)磁钢设计’为装有LKJ2000型监控器的机车量身定做,能有效防止机车在调车作业中出现的“短板”问题。”凭借此设计,年仅29岁的郭世祥一举摘得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机务段合理化建议的桂冠。

“小时候,一有机会就到铁道旁看火车,老想着自己能亲自驾驶这个庞然大物将是何等神气!”为了这个火车情缘,11年前,从呼铁司机学校毕业的他,选择了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机务段,成为二连车间的一名乘务员,这里冬天寒冷刺骨,春天黄沙漫天。

“为什么不选择呼和或者集宁呢?”当时有人不解地问。

“二连,那是我的家乡,从小我就习惯了,那里可能更需要我。”

“当我第一次坐在驾驶室,看着万吨巨列在师傅娴熟的操控下,随风驰骋,我兴奋的彻夜未眠。我要好好努力,成为向师傅一样出色的火车司机。”这是郭世祥第一次登上机车时的感想。

兴奋之余,他倍感压力,现场运用的DF8B、DF4B这几种机型,与他大学所学相差甚远,一趟下来,师傅所讲他似懂非懂,那一刻,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值乘中,师傅每个操纵手法,每次机车检查,每个故障处理,他都要多看几眼,多问两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总是密密麻麻地记着值乘中的点点滴滴。别人休班娱乐时,他不是把自己关在屋子,背规章,研究专业知识,就是下车间、爬地沟、上车顶,拆解机械部件,查找机车故障原因,熟知机车原理,不停地弥补技术业务上的“短板”。 他的师傅阴树春经常与别人说:“带过的徒弟多了,像小郭这样勤奋好学,工作认真的,真是不多。”

春去秋来,郭世祥成了车间出了名的“大闸把”,处理起机车故障更是得心应手。有一次,在列车运行机车柴油机突然出现了无功率现象,凭着平时积累的经验,很快发现是输入微机柴油机转速端虚接造成的原因。

2009年,郭世祥调到了9002调车机包乘组,承担二连站、国际旅客列车的换轮及出国联运列车等复杂环境下的调车任务。安装LKJ2000型监控装置的调车机,不能显示地面信号的实际情况,也不能识别尽头线的挡车器,因此机车在调车作业中极易发生闯蓝灯、挤道岔现象。郭世祥在一次调车牵出作业中,由于邻线一台DF8B机车在转线过程误闯蓝灯,致使他所在线路前方信号机由白灯突变为蓝灯,幸好采取紧急制动及时,才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

“能不能在车站内信号机前设置两个电磁铁磁钢,当地面调车信号为蓝灯或道岔位置不正确时,地面磁钢得电,通过电磁感应,机车车载线圈就可以根据地面磁钢距离的不同分别感应到两个磁钢的得失电情况,机车监控器就会自动降低限速值,或直接采取制动措施,从而杜绝机车闯蓝灯或挤道岔现象。”郭世祥的这个建议得到了段的大力支持,由他牵头组成4人科技攻关小组,从此走上了漫长的研发之路。

没有实验器材,郭世祥找到了赛罕报废机车停留线,拿上扳手、钳子、锤子,叮叮咣咣地拆解起了报废机车,在把那些有用的电器零件抱回车间。有一次拆解中,由于零件年久失修,他用力过猛手上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第二天包着纱布又跑到报废机车上忙的不亦乐乎。

那会儿,他好像着了魔似的,白天他在车间画图纸,研究磁钢结构,为了保证设计出的磁钢不会误动作,达到预期目标,他光设计方案就修改不下十几次;最吃苦的当属调试阶段,性能的好坏、磁钢的大小是否合理,两个磁钢的安装距离......,都要在反复的实验中改进。

在烈日中,拿着简易工具刨挖石渣和泥土,刚安装好的实验器材,有时间因为一个细小的电线安装不到位,又得从新拆装。

晚上下班后,他不是自己泡在书堆里查资料,就是修改方案。有时候,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实在困了,泡一杯浓茶提提神继续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6个月的艰辛付出,终于完成了防挤道岔 (防闯蓝灯)磁钢的研制。这一刻他流下感动的泪水。试验成功后,技术人员在二连车间所有的出库道岔、整备场上安装起了这种装置,杜绝了机车挤道岔、闯蓝灯事故的发生。

工作之余,他还兼起了车间的团支部书记,新岗位上他带头学业,为了塑造新时期青工的形象,每名青工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成了他朝思暮想的事情。积极组织军训、礼仪培训、政治理论宣讲、技术比武、文艺活动。现如今,青工交接班互致敬礼,呼唤应答精确,运行标尺精准,成为二连车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也成了青工中名副其实的“带头人”,所在9002调车包乘组2010获得了呼和浩特铁路“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他在2010也被评为“呼和浩特铁路优秀团干部”,2012年评为“全路优秀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潘龙 郭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