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好浓的榆树味,空气新鲜,真爽!”“看,那边还有菜地,走,咱站在旁边跟‘国际换轮库’照个合影。”这是呼和浩特-乌兰巴托4653次列车上下来踏进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辆段二连联运检修车间游客对话的内容。
游客所到之处,是我国通往蒙古国、欧亚大陆最便捷的二连浩特口岸,这里的草地植被稀疏,土壤沙化严重,连年遭受干旱、沙尘暴袭击,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树木成活率低,成活多年的树木往往因养护不到而干枯,原本“戈壁”的土地上有绿色植物生长乃珍爱之物,更何况有500多棵枝繁茂盛的榆树在绽放清香,难怪游客有如此惊叹!
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辆段在这里安全坚守铁路出入境列车车辆行车以及联运客车换轮工作57年了,他们一边保证行车安全,一边谋划绿化建设,总结干旱少雨种植经验,在植树绿化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做工作,抓住雨水、谷雨前后植树绿化的好时机,合理安排生产,组织车间青年突击队及4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采用清沙平石、深挖树坑、取土换土、打底肥等手段,种植耐旱树苗、绿色作物,并把种下的树苗承包到班组个人,负责浇水养护,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保存率。
“二连”原名“额仁”,“额仁”是牧人对荒原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几代车辆人共圆一个梦,不断增强绿色车辆安全文化意识,把办公楼前那个大花坛改成“苗圃”,培育榆树苗,保障每年植树100株的树苗供给,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今年,他们瞄准通往国际换轮库通道西侧的那个沙化带,利用废旧的暖气管,把水引到“绿化区”,在种下150苗榆树的同时,规划出绿化区、绿化带,分片承包到作业班组和职工本人,班组职工利用间休时段,在承包到的“自留地”里育苗护树,种下西瓜、向日葵、土豆等作物。刚从换轮线上作业下来的职工宋存才说:“这里的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种下的作物不突收获果实,只突戈壁变绿。”
简短、朴实的言语诉说着“追梦人”要圆牧人美好憧憬的真感情。跟前这棵老榆树是第一代车辆人保存下来的,它最清楚那500多棵榆树成活的不易,同时见证了职工们在工余之时自发清理乱石、呵护树苗,用点滴行动将“戈壁荒原”变成“绿色家园”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