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唐克军

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同江,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奔流不息,滔滔江水阻隔着中俄两国的交通往来。修建大桥跨越天险让两国铁路互联互通,是居住在中俄边界上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014年2月,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工程奠基。如今,经过建设者的不断努力,大桥中方主体工程即将完工。

中俄同江铁路大桥是中俄界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全球首座在极寒地区修建的铁路大桥,更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规划上的重要节点,政治意义重大,一直备受关注。

大桥开工以来,建设者经历了哪些挑战,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10月14日,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辗转来到同江,实地探访了大桥建设工地。

南方来客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矗立着一栋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楼前的钢轨锈迹斑斑,枯草丛生,这就是哈鱼岛站。

2013年11月,哈鱼岛站迎来一批特殊的“旅客”。他们从3000公里外的江苏远道而来,在此一住就是3年,许多人至今仍然没有离开。

他们,就是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中俄同江大桥的建设者。

同江地处黑龙江三江平原腹地,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黑龙江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商号与俄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由于交通不畅,每年口岸都有大量货物积压,严重影响对俄经贸发展。为了消除交通瓶颈,全长80多公里的同江地方铁路于2003年动工建设,终点设在距离俄罗斯仅10分钟航程的哈鱼岛。由于客流量孝速度慢以及跨江大桥没有开工等因素影响,铁路建成后没有投入运营,哈鱼岛站一直闲置。

2013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和中俄务实合作力度的加大,中俄铁路部门达成了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协议。同年10月,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中标该座大桥工程施工2标段。

收到中标通知书后,项目经理程舰党工委书记林永汉立即率队奔赴同江。寻找项目部办公地点时,离市区40公里远、离工地几步之遥的哈鱼岛站成了不二之眩

当时,车站刚遭遇一场300年未遇的大洪水,大部分生活设施被损毁。林永汉带领7名员工组建了维修小组,陆续修复了水、电、暖气管道,增设了锅炉房和临时车库,使这座近于废弃的火车站渐渐恢复了生机。

开工不到3个月完成引桥第一根钻孔桩,不到7个月开始架设钢梁……3年来,项目部69名职工扎根车站,克服资金困难、冬季天气极寒、夏季蚊虫叮咬等困难,快速推进大桥建设。

冰雪奇迹

中俄同江铁路大桥中国境内线路全长31.62公里,其中跨江大桥主桥全长2215米,中方负责修建主桥标段共长1900米;俄方境内大桥施工长度为328.57米。

对于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而言,这座大桥在技术上没有太大挑战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桥施工一帆风顺。低温和冰雪,给这批来自南方的建设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4月初,黑龙江就要“开江”了,“开江风”一起,江面的冰层将迅速裂开,变成一块块浮冰顺流而下,对在建的大桥造成猛烈的冲击。项目部采劝冰来我退,冰退我上”的方式,在开江前将搭建在江中5个桥墩间的栈桥及施工平台全部拆除掉,等到凌汛期结束后再重新搭建,避免临时栈桥与冰凌的“硬碰硬”。

10月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30℃,滴水成冰,工人们带上“海盗帽”后呼出的热气立即沿嘴边结成白霜;地面上雪花落下数月不化,最深时可达一米多厚;旋挖钻机、吊机等设施受冻后工效每况愈下,稍有疏忽便发生故障。程健带领技术人员白天“泡”在风雪夹杂的工地上,晚上挑灯伏案推敲施工方案到凌晨,研究出一套冬施方案,破解了高寒期旋挖钻施工桩基各工序的道道难题,人员、机械设备安全得到了保障,桩基实体质量得到了保证。

在与冰雪斗智斗勇中,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它是国内首座跨境套轨铁路大桥,可适应中俄两国不同规格的钢轨,也是国内首座套轨钢梁架设桥,以及首座套轨箱梁架设桥;还是国内首例在同一座桥上进行T梁、钢梁、箱梁三种架梁方式的同时施工。

业主方被项目部的智慧及勇气所打动,动容地说:“你们大桥局在全球最北方最寒冷的唯一土建的工地上创造了奇迹,打破了‘不可能施工’的传言。”

目前,中方负责的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附属工程即将结束,全部工程10月底即可完工。今年6月起,江对岸的俄罗斯工地也开始了施工,大桥有望按照计划顺利建成。

大桥建成后,将把东北铁路网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网连成一体,形成一条新的国际联运大通道,同江口岸运能将达到2100万吨,对改善中俄两国贸易运输条件、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