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的建设工地上,铺轨机轰鸣向前,钢筋水泥浇筑着城市交通的未来。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党支部对年轻干部提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要求,不仅是对基建人成长的期许,更道出了新时代青年干部扛起理想与责任的成长密码。这“三万里”的征途,是涵养底气、增长锐气、锤炼骨气的修行,更是年轻一代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勇挑重担的必由之路。
总承包部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唐天东(左2)现场解答技术疑问
“读万卷书”是涵养底气的根基,让理想有了扎根的土壤。底气不是凭空而来的自信,而是源于知识的积累与思想的沉淀。对于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的年轻干部而言,图纸上的每一条线路规划、施工中的每一项技术参数,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若不研读工程力学、轨道交通设计等专业书籍,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挖掘难题,便只能束手无策;若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文件,在统筹项目建设与民生需求时,就难以把握正确方向。古有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当,只为求书明理;今有无数青年干部在深夜的办公室里,啃读专业著作、政策法规,为的就是在面对问题时能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这种底气,让年轻干部在与施工团队沟通时,能精准解答技术疑问;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在面对群众关切时,能清晰解读项目意义。当理想建立在知识的根基上,便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稳步推进的目标。
“行万里路”是增长锐气的途径,让责任有了实践的依托。锐气是敢于突破、勇于探索的闯劲,是在实践中打磨出的行动力。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串联起多个区域,施工环境复杂多样,既有繁华城区的地下施工,也有郊区山地的高架建设。年轻干部若只待在办公室里看图纸、听汇报,永远无法真正了解项目的难点与痛点。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施工一线,才能在泥泞的工地里摸清地质情况,在与工人的交流中掌握施工进度,在应对突发暴雨、设备故障等问题时积累经验。就像15号线建设中的年轻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杨振,为了优化中梁山隧道施工方案,他深入施工现场,详细调查了解各方面情况,与16标项目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最终提出的优化方案不仅缩短了工期,还降低了成本。这种在“行万里路”中磨砺出的锐气,让年轻干部不再畏惧困难,而是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当责任落实到每一次实地勘察、每一次问题解决中,便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推动项目前进的动力。
总承包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杨振(右2)在中梁山隧道内检查了解情况
“经万件事”是锤炼骨气的熔炉,让青年干部在考验中挺起脊梁。骨气是面对压力不退缩、面对诱惑不动摇的坚守,是在无数次历练中铸就的品格。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工期的压力,部分群众对施工扰民的不满,也有技术攻坚的瓶颈。年轻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难免会面临委屈、质疑甚至诱惑。比如在协调征地拆迁工作时,有群众不理解、不配合,年轻干部需要一次次上门沟通,耐心解释项目建成后对区域发展和居民出行的好处,即便遭遇冷遇也不放弃;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有人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年轻干部必须坚守原则,坚决拒绝诱惑,维护工程的公平公正。每一次顶住压力、守住底线,都是对骨气的锤炼;每一次解决难题、赢得信任,都是对品格的升华。就像15号线总承包部的年轻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吴峰,在面对一起试图偷工减料的事件时,坚决要求施工方整改,即便对方以各种理由施压,他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最终确保了工程质量。这种在“经万件事”中锤炼出的骨气,让年轻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挺直腰杆,成为项目建设的“定海神针”。
总承包部工程管理部副经理吴峰深入施工现场检查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新时代赋予了青年干部新的使命,也为青年干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党支部的要求,不仅是对年轻干部的期许,更是对所有青年的启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当以“读万卷书”筑牢根基,以“行万里路”提升能力,以“经万件事”锤炼品格,让年轻的肩膀既能扛得起“建设强国”的远大理想,也能担得起“为民服务”的具体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
(林赤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