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较未贯通前的佛肇、莞惠城际增长209.7%,越来越多的旅客享受到了“四线贯通”带来的便利。(3月24日新华网)

当粤港澳大湾区四条城际铁路在蛇年春运交出274万客流的亮眼成绩单,日均客流较贯通前激增209.7%的数字背后,是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这场始于湾区的交通变革,正以"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的创新实践,重塑着中国城市群的时空格局。

标准统一打破技术壁垒,为融合发展筑基。国家铁路局牵头制定的10项行业标准、18项团体标准,如同精密的齿轮设计,让不同制式的轨道系统实现"无缝咬合"。从《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的修订到市域动车组统型标准的出台,从CBTC信号系统的兼容适配到LTE通信系统的全域覆盖,技术标准的"软联通"为跨线运营清除了制度障碍。广佛南环的贯通运营,正是标准协同结出的硕果——旅客无需换乘,即可穿越城市街巷与城际旷野,体验"轨道上的大湾区"时速。

服务创新重构出行体验,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4个枢纽车站的安检互认,将换乘时间压缩至"分秒必争";12306与地方支付平台的兼容并蓄,实现"一码通行"的便捷;"当日一次有效"的票制改革,赋予旅客"说走就走"的自由。当澳门轻轨延伸线与珠机城际在横琴握手,当深中通道连通珠江东西两岸,轨道交通不再是冰冷的钢轨,而是串联起1小时生活圈的幸福纽带。这些细节创新,正是"人民交通为人民"的最佳诠释。

规划引领擘画发展蓝图,为区域协同赋能。从大湾区"双核联动"的网络优化到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的加速形成,从成渝"客货并重"的枢纽布局到市域铁路"站城一体"的空间重构,"四网融合"始终紧扣国家战略脉搏。数据显示,2024年大湾区四线累计发送旅客1818万人次,不仅激活了"轨道经济"新动能,更让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在轨道交通网络上加速流动,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这场交通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在书写三个重要启示:以标准化建设破除体制藩篱,以市场化思维激活运营活力,以民生化导向定义发展价值。当粤港澳的试点经验走向全国,当"四网融合"从蓝图变为现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交通效率的提升,更是中国智慧在城市治理、区域协调中的创造性实践。这张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交通动脉,更是联通民心、通向未来的幸福之路。在新发展格局的壮阔征程中,它正载着时代的重托,驶向更具温度、更富效率、更加协同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