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尽,返岗务工的号角已然吹响,铁路部门再次化身“开路先锋”,从山乡小站到都市枢纽,从清晨薄雾到深夜灯火,一节节车厢将务工者的足迹编织成中国经济的经纬线,4.3亿人次旅客沿着4.8万公里高铁网络奔向奋斗坐标,这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是归心似箭的急切奔赴,更是重新出发的坚定启航。
数字春运提效率,智能服务暖人心。春运期间,铁路部门首次启用"北斗+5G"列车定位系统,将京沪、京广高铁等干线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压缩至3分钟以内,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4万列,较2024年增长9.2%。铁路12306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票额分配,高峰时段候补购票成功率提升至82%,电子客票覆盖率已达99.8%,系统新增的“适老化”功能迭代升级,老年人线上购票辅助服务使用量超1200万人次,同时支持“刷脸进站”和“无感支付”,覆盖全国95%以上车站,旅客平均进站时间缩短至3分钟。北京西站、上海虹桥站等特大型枢纽的AR导航系统,让82.5%的旅客在8分钟内完成进出站全流程,科技赋能下的春运更显从容温度。
夜间高铁织密网,高普并行效率强。春运返程,高铁发送量占比达74%,八纵八横高铁网撑起流动中国的骨架。针对“双节”后学生流,务工流返程高峰,铁路部门继续开行"子夜高铁",覆盖长三角至成渝、珠三角至中部城市群等16个主要方向,通过“大数据+精准调度”模式,动态优化列车运行图,有效缓解客流压力。此外,普速列车运行规模依旧保持,既保障了运输效率,又兼顾了不同工作群体的经济需求,体现了“普惠交通”的理念。
钢铁搭建就业网,开行专列助返岗。针对返程高峰,铁路部门基于大数据分析,了解务工人员集中流向,量身定制运输方案,开行务工专列4500列,实现劳务输出大县“点对点”直达,不仅缓解了购票压力,更以“家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提升了务工效率。将车厢打造成流动的“就业服务站”开设“移动技能培训舱”,5G全息投影技术让80万劳动者在旅途中学习智能制造课程,就业匹配率提升22%。从云南开往广州的D3832次列车上,铁路部门联合人社局发放《应聘攻略》,整合珠三角3000余个岗位信息,务工人员提前锁定目标岗位,实现下车即面试,这种“技能培训+岗位直通”的模式,让务工专列成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致富快车”。
从普速列车到智能动车组,从绿皮车厢到"静音车厢",铁路春运的迭代升级,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旅客在时速350公里的列车上视频面试,务工专列变身移动职业培训课堂,这场年度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已然升华为新时代奋斗者的出征仪式。流动的中国,永远向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