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这是哲人的表达;紧扣春运民生需求,释放最大运能惠及所有旅客,是铁路服务社会最好的表达。

2017年春运即将到来。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的目标,辅之以十大便民措施。这是一曲慷慨激昂、情牵无数家庭的交响乐。可以看到,铁路旨在对接出行的感情共鸣,全力满足旅客的需求。从“回得了家”到“回得好家”,让漫漫旅途更有温度,让漂泊游子更有归宿,春运的着力点落在共赢上。每年的春运是一次人口大迁徙和令人瞩目的举国团圆庆典,谁在人们情感最需要慰藉时提供了支撑,谁就会真正赢得人心。

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客运量3.26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800万人次。春运客流量的增长让铁路承受了全方位的巨大考验,但每次艰辛的付出都没有被“格式化”,积累的经验已成为日常工作厚积薄发的宝藏,推动了铁路在安全、组织、管理乃至思想上的一次次蝶变式发展。

春运虽短,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成千上万的旅客而言,体验更好的服务需求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于铁路干部职工来说,绷紧神经,默默付出也成为一种常态。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形象,也不断告诫自己内心要有情怀,在服务表达方式上多走心、少随意,不能情绪化,用实际行动讲好铁路故事、传递正能量,为春运大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铁路服务上的改进有目共睹。不过,铁路职工也是人,如果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慰藉,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旅客?制度只能规范作业标准,却难以规范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包括旅客在内的春运参与者都要不忘初心,相互理解包容,才能构建春运新格局。

当然,绘就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蓝图,更多地需要铁路干部职工在自己的舞台上多维度推动,使得各项便民措施付诸行动,既要“心想”又要“事成”,充分表达铁路的责任与担当,将闯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