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橡科技的故事是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转型的一个缩影。虽然大家都在热捧互联网、新经济,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从业者人数还是经济产出,传统产业仍然是中国工业的脊梁。因此,在看待传统产业转型这件事上,任何人都应该投以敬佩的目光。
田建德的眼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传统世界”,其工艺流程多数沿袭传统,设备及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所做的产品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但是互联网、新科技带来的诸多竞争让这个产业举步维艰;另一个是“未来世界”,其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高性能计算(HPC)、清洁能源、纳米材料等新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当“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流行起来后,传统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向数字化转型发展,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不例外。这家成立了60多年的企业,一直都在践行着创新的变革:新产品、新技术让衡橡科技独揽诸多省部级新成果;获得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桥梁研发与试验基地、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荣誉不胜枚举。如今,衡橡科技又举起数字化转型的大旗,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向数字化转型发展
衡橡科技原名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过去几年,衡橡科技的发展始终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受名称所累,给客户造成诸多困惑,也限制了员工自身的眼界、思维,很难承担新项目、新业务的开发,只能维持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务上;二是产品结构单一,行业竞争激烈,缺乏抗风险能力。公司产品90%集中在交通配件及其延伸产品上,赢利能力逐年下降。
随着业务的发展,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离“橡胶”却越来越远。因此,衡橡科技除了本质的转型外,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转型。这个转变还要从田建德在清华大学读EMBA的经历说起。
“在清华大学读EMBA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转型的理论知识,很想把它们带入实践中。”田建德说。在课余时间,田建德向导师请教如何让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他专门请了EMBA的导师参观自己的工厂,让他们给衡橡科技的转型提一些专业意见。
在田建德看来,更名不仅是名称标志的改变,而且是公司发展方向的重大变革,表明了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他带领团队以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经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立足专业,以开放、互联、共享的创新精神和更多元、更丰富的业务形态,开辟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多年来,衡橡科技致力于工程构件领域的精耕细作,虽然也积累了一些成熟经验,比如产量、质量、规模、效率、交货期、成本控制、市场份额等,但在田建德看来,单纯依靠工程构件业务以及积累的这些经验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在新形势下是很难真正实现的。“我们公司要借助这次更名,调整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的发展能力,快速切入新材料市尝资本市场和互联智能产业等,以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和工业4.0的新形势。”田建德说。
企业要学会借力打力
笔者走进公司的厂区,硕大的“衡橡科技”LOGO映射出高新技术产业的背景。“我们为这一天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时的田建德像个孩子一样,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笔者看到他们最近几个月来发生的变化。
短短数月,这家企业已经抹掉了“传统制造”的痕迹。“转型我们一直在做,其实我们公司的本质早就发生了转变。”田建德介绍,衡橡科技为转型一直在做储备,既有技术的储备又有人才的储备。比如,公司对内是企业人员结构调整以及车间的数字化建设;对外是业务的数字化拓展,如数字化采集平台的建设等。
“最近几年,我也参加过很多论坛,看过很多有关企业转型发展的报道。关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如何改变传统制造业,进而帮助他们转型升级的话题非常多,我们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田建德举了个例子,衡橡科技有一个关于桥梁检测的系统工程,这个项目中的技术要求很高,在项目中,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需要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运行情况,但同时也要兼顾桥梁建设的工期。目前,公司主打的另一个智能产品“桥梁智能转体系统”,既让桥梁建设更加独立和自由,又不耽误陆地的行车。“我们为新技术做了储备,为研发做了储备。”他说。
为转型而做的储备还包括业务。公司大多数业务来自陆地,5年前,他们开始尝试“跨界”——开展海洋业务。“我们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有一个海洋合作项目,项目有难度,双方都需要投入研发力量,但是这个项目意义深远。”
目前,中国大力提倡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田建德说:“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难逢的机遇,以更名为契机,做优桥梁支座和伸缩缝板块,做大金属网业、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处理等既有业务,做实桥监养护、智能装备制造等潜力项目,做强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新业务,介入互联网产业,主动融入资本市场等。通过人力、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和技能、品牌、社会资源、企业文化等隐形资产的共享,降低成本,分散市场风险,不断提高核心能力,取得良好的效益,达到推进传统装备制造方式转型升级的目的。”
以“衡鉴自强”自律,以“橡举天下”为责。在田建德看来,未来的衡橡科技要以传统交通配套产品为基础,以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核心,科学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全面打造“智慧衡橡”。
转型需要多方共同发力
与田建德交谈,就像是听他讲一堂课。他说:“传统行业值得做、可以做的事情的确很多,关键在于怎么做。”
田建德表示,衡橡科技的转型正是传统企业步入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就中国传统制造行业来说,让这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发力。当前,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共同体、管理者需要有一种开放的视野和使命感来投资,提升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而不仅仅是年复一年地从生产线上抽取越来越微薄的利润。这个行业光靠自己的资本力量很难有大作为,新的外部资本投入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少,投资者需要更有耐心地守护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漫长过程,以争取长期利益,而不是一窝蜂、急功近利地转向那些可能快速变现的行业。
“各级政府也要给予企业必要的支持,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向传统行业倾斜。”田建德表示,政府的经济角色应该是弥补市场失灵并进行长期、超前的扶持,而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需要扶持的状况。
激情点燃 传统与科技这场变革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目前中国传统产业总的形势较好,转型升级虽有挑战,但只要认真去做,一定会大有作为。历史也常常出现意外,一些很有道理、符合逻辑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偏偏发生了。除了理性逻辑,人的情怀也可能左右历史走向。尽管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很符合主流商业逻辑,但还需要一个故事和一种精神来点燃这场变革。22年,田建德从一线工人到董事长的蜕变无疑是一个传奇。中国创新的正确导向应该能打通和链接传统产业世界和新科技世界,这将是一个利润丰厚的美丽新世界。
· 广告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