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一丝一毫精确 一镐一撬标准

2016-12-05 08:06:0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肖培清 本报 王晋军

在太焦线赵庄站的南面,有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工区——月山工务段赵庄线路工区。从太焦线开通至今,50多年来,一代代赵庄线路工区职工发扬战天斗地、不怕吃苦、默默坚守的“赵庄精神”,保证了太焦线煤运大通道的安全畅通。

赵庄线路工区管辖的17公里线路全部处于坡道上,有曲线23条,其中半径小于350米的曲线就有14条。多曲线、小半径、大坡度、高路堤……恶劣的自然条件像一个个拦路虎,挡在了工区职工的面前。

已在工区工作了26年的线路班长高晋峰告诉,以前太焦线是单线,线路上铺的全是木枕,设备状态极不稳定。1985年,太焦线实施扩能改造,修建复线,1992年复线开通,线路轨枕全部换成了水泥枕。“虽然线路基础好了,但职工的工作量并没减少。”高晋峰说。从2002年开始,太焦线年运量迅猛增长,一趟趟载满乌金的5000吨重载列车每隔五六分钟就会从工区管辖的线路上隆隆驶过,这给设备养护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再苦也要干,再难也要保证安全。”2003年6月,月山工务段指派业务好、技术精、肯吃苦的职工刘金明到赵庄线路工区担任工长。刘金明告诉,他到工区时正赶上段里在开展“建线达标”活动。他带领职工一米一米地调查设备状态,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一条曲线一条曲线地进行病害整治。活动期间,离家只有20公里的刘金明硬是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工区设备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月山工务段组织的设备大检查中,赵庄线路工区多次取得好成绩。2004年,上级在工区召开现场会,分享和推广工区设备保养经验。自此,“赵庄精神”走出了大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工区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职工不怕吃苦的精神没有变,并得以深化发展。为使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刘金明和工区职工没少动脑筋。针对山区铁路高坡、重载、小半径曲线特点,他们摸索出了按照轨检车图纸整治病害的方法。每次走上线路,大家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治,既避免了重复劳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赵庄线路工区管辖的设备质量始终保持着优良状态。“一丝一毫精确,一镐一撬标准”的养护理念深入到了工区每一名职工心中。工区多次荣获郑州铁路局安全生产“先进班组”“标兵班组”“精品班组”等称号。

采访手记

赵庄线路工区职工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坚守、默默奉献,让“赵庄精神”品牌更亮、名声更响。“赵庄精神”告诉我们,不管自然条件多么恶劣、生活环境多么艰苦、设备状况多么复杂,只要具有战天斗地、不怕吃苦、默默坚守的精神,只要坚定确保安全畅通的信念,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复杂的设备也能保养好。

“赵庄精神”是新时期铁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一代代铁路人拼搏奉献的缩影。“赵庄精神”再次证明,一个人、一个团队,时刻都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上一篇:董庄站
下一篇:佳缘胜却人间无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