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地方经济,造福成都市民。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进驻成都地铁7号线,负责崔家店站至迎晖路站工程机电安装及装修。一支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各路“好汉”组成的精锐之师由武汉集结开赴成都,组建为成都地铁7号线机电安装及装修7标项目部。“既然要做,那就放开手做,肯定要做到最好!即使在地下,我们也要追求完善,做到极致1在成都地铁7号线开工誓师动员会上,项目经理曹宝安发出响亮号召。

力克难关,多措并举“保”工期

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包含崔家店站、双店路站、槐树店站、迎晖路站4站4区间机电安装、人防配套、装修装饰工程。工程内容包括以上专业系统材料和设备(除甲供设备外)采购、系统的安装、调试,各类事务繁杂。

作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成都地铁机电安装与装修市场的“首秀”,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程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都需要项目部全体人员与时俱进跟上成都地铁的节奏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实力,通过不懈的努力,打造出具有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特色的工程。

“各类技术难关,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每个项目都是新的开始,要沉下心来,如履薄冰,才能再次将工程做到完美。”常务副经理卢文臻说道,同时他也道出7号线机电7标在推进过程的“阵痛”。

由于土建方面工期滞后,导致装修和风水电的工作面迟迟未能展开,然而业主单位竣工验收时间却卡控严格,可摆在项目部的工期节点却日益逼近……

抢工迫在眉睫,面对严峻的形势,项目部将压力变为动力,把信任作为“鞭策”,主动出击,确保完成节点目标。细化工程工筹节点完成时限,绘制精准的排期表,用节点倒逼时效,让每一天的工作都能“按谱上菜”,做到有时、有点、有效率。

一方面通过制定工期月计划、周安排、日进度,力求目标精准,奖罚分明,为分项工程的如期完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优化施工方案,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穿插作业“见缝插针”,只争朝夕赶工作业。就是在这样紧迫的节奏下,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任务,为整个项目完成夯实基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计划要提前,要有预见性,决不能因为材料设备短缺而影响我们的进度。”这是常务副经理卢文臻对工程部提物资计划的要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场物资材料供应一直是决定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必须要明白下一步做什么,才知道需要提什么料,这就需要技术员对施工工序的熟练掌握。

为此,年轻经验不多的小伙子们总是向现场经验丰富的前辈虚心求教,对现场剩余材料进行悉数清点,又详细地询问厂家材料的生产周期和货运时间,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后,一份严谨、合理的提料单方可出炉,在避免浪费的前提下保证了材料供应及时。

一丝不苟,恪尽职守保安全

地铁施工作为高危行业,把安全融入生产尤为重要。项目部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力求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隐患中。

其中,吊装就是一项危险系数极高的作业。地铁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建筑结构复杂,这使得吊装作业难度加大、风险增高;加之吊装作业时间长、工序多,如若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后果不可想象。

为此,项目部想出创新之举,专门成立了“吊装小组”,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管控,严格按照批准的吊装方案组织作业。自第一批材料进场,几位负责人就“扎”在工地,确认场地安全满足要求后,对作业员的证件、吊索具的配备进行严格地检查,全过程干部盯岗,直至吊装结束,将项目安全进行到底。

项目副经理王松就是其中一员,拥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他,对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负责吊装多年,更是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违规操作都能迅速被识破和制止。

当前四个车站均开工作业,每天都有材料到场,到货时间又难以掌控,牺牲吃饭或是睡觉时间坚守现场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已过立冬时节,天气寒冷,夜间更是寒风刺骨。凌晨三点的地铁施工现场,吊装机依然紧锣密鼓地运作着。

“停!斜拉重物不准吊1王松穿着厚厚的大衣,笔直的站在照明灯下,一丝不苟地盯察着现场的情况。发现问题,立马叫停,他宁愿少睡点,也不愿意现场多一丝隐患。

“有时候,把握好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收获一笔财富;相反,一件小事、一个细节的疏忽,足以让人葬送一生的幸福。”王松如是说。

青出于蓝,尽心竭力铸精品

如果把城市地铁比作人的身体,基础土建是“骨骼”,那么风水电系统和装修就如同人的“经脉”和“肌肉”,如何理顺条条“经脉”和充实“肌肉”,这是项目部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一支以80、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的队伍,最不缺的就是冲劲、活力和对新事物的钻研劲,“老人”带“新人”,将经验技术薪火相传,尽心竭力铸就精品。

“90后”的赵涛,正是在地铁建设中见证了他的成长。2014年大学毕业,进入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城铁分公司,经过两年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汲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工程部部长,但他也遇上了成长的“烦恼”。“我们干活的时候怕你还是娃娃吧1一些人对于赵涛的快速成长有了些质疑。

初来成都地铁,施工技术含量之高和工艺要求之严让他深感责任之重大,为迅速适应,他白天呆现场测量放样,晚上在办公室精读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手册,时常忘记休息。

但他正是靠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和不服气的韧劲儿跟工人们比拼,向“老人”们取经,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将质疑都一一“消灭”。

同事对他越来越认可的同时,暗地里开玩笑的给他取了个绰号——“拼命三郎”。通过这段时间夜以继日的学习,赵涛脑子里逐渐织起了一张精密的技术网。在他的感染下,工程部员理论联系实践,加班加点来回奔波于施工现场与办公室之间,集思广益,共克技术上的难关,在达到成都地铁标准化要求的基础上,致力于铸造精品工程。

基于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如今,在区间给排水及消防的管道安装过程中,项目部凭借高超工艺和巧妙设计受到中铁成都交通工程指挥部的认可,并在迎晖路站至成都东站区间管道样板段举办观摩会,吸引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十几家单位共计三十余人前来观摩学习,在成都地铁7号线起到了典型引路、推广示范的作用,各单位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也让地铁工艺水平向前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