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琴 杨飞虎
0.3毫米,这可能比我们在纸上划过的笔痕还要细,高铁的施工误差必须控制在0.3毫米以内,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六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11标施工现场,笔者看到了一些不常见的东西,比如打磨机,它的外形有几分像一个尺寸超大的石磨,还有桥面上每隔数十米就有一个白色的小筒,每个筒上都有一个小圆孔。它们是做什么的呢?
“那是打磨用的。”11标项目总工程师洪华彪给出了答案, “高铁轨道板的铺设要求很高,在高架桥结构上,轨道板的整体精度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笔者看了下,这底座板可不算小,长有四五米、宽有2米多、厚约10厘米,这么个大块头,要把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还真有难度。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有4.9米、5.6米两种长度,宽度都是一样的2.5米,底座板的尺寸跟它是匹配的。因为工序多,为了达到整体误差小于2毫米,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各道工序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3毫米。”洪华彪告诉笔者,除了工序衔接的误差外,还得把外部环境变化因素考虑进来,只有把各环节误差率减到最低,才能确保最终的精度符合要求。
从他那里,笔者得知,底座板的表面要经过4道收浆,其中人工2道、机器2道。打磨机就是进行最后一道抛光用的,这样能确保底座板的平整度以及边上的坡角符合要求,整个底座板看上去光溜溜的。
白筒又是做什么的呢?在项目测量负责人张伟那里,笔者得到了答案。为了确保精度,测量人员提前布下了一张肉眼看不到的网 “CP3轨道控制网”,筒上的小孔,就是定位用的。“这里所有的构造物都是有精确定位的,那个孔叫高程识别预埋件,可别小看它,轨道板施工全靠它作为基准。”张伟告诉笔者,由于精度要求高,而光线对仪器的影响很大,折光率太高影响测量精度,因此定位网测量工作全部在晚上进行,测量人员要忙到凌晨。他们布下的控制网,是第二天工人师傅的 “导航仪”,对所有结构物进行精准定位。
“实际上,在底座板施工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沉降观测,经过第三方评估单位评估通过,确定桥墩结构稳定,给出沉降报告后才能进行轨道板铺设。”张伟介绍,高铁对精度要求特别高,结构物稳定性好,是高铁加速的必备条件。
笔者边走边看时,恰遇测量工程师孙正月和他的小伙伴在校正底座板模板,长期露天工作,让他的皮肤显得格外黝黑,他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立模前把点放好。每块模板上,他们要放14个点,工人再按他们放的点把模板调整到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