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瑾玥·
八年前的5月12日,是给予我们莫大震颤与悲痛、感动与大爱的日子。
在那天,我还只是一个懵懂惊慌的中学生。我难以忘怀,那是如往常一般的下午,还没有上课,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些同学,刹那教学楼开始晃动,墙上、天花板上石灰不停掉落,窗户发出令人惊恐的声响。失措、惶恐、呆滞的我们被老师集结到了操场,所有同学都在不停给家人电话,有的则是互相凑成一团,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迅速将我们笼罩。不停传来的汶川地震的各类消息,不断刷新的数字,在那段难以安眠的日子,我无法想象身在地震中心的人们会是什么样子;土崩瓦解的家园,逝去不在的亲人,残缺的身体,该用多坚强的意志去面对这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黑暗的另一面则是光明,我们并没有一味被这场大地震唬住,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大爱,更积极的救援,更催人泪下的事迹。然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我参加红十字会志愿者募捐活动时遇到的一位老人。
在大家都忙着募捐活动,宣传筹款的同时,我们一直注意到有一位乞讨的老人在周围徘徊不去。大概是年岁很高了,脏污的头发中闪烁着银白,衣衫褴褛,手里攥着一个破旧的瓷碗,他佝偻着身子,几次向捐款的人们身边凑去,我们皱眉看着,觉得他在借此机会行乞。等到他再次靠近一个青年女子,女子并没有迅速拉开距离,还与他交流了起来,随后领着他来到我们的捐款箱前,我们就这么面红耳赤、羞愧难堪地看着这位乞讨的老人,从破布裤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叠零钱和数个硬币,在女子的指引下,郑重地投入了捐款箱。此刻,我们为自己狭隘的内心和阴暗的思想汗颜,而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假如下一刻即将遭遇一场灾难,我们久不亲近的家人,还不曾掌握的知识,还未经历的各种体验,是否就再也无法挽救?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做自己想做还未做的事情,把握好“最后三天的光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去记录我们注定不凡的人生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